尽管不同尺度的同城化区域所实施的策略各不相同,所处的实施进程与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各地区的同城化普遍具有以下几个共性特征:
1)具有便捷的城际间时空联系
交通是要素流动的载体,当前同城化实施进程较快、较成功的同城化城市间普遍建立了高密度的快捷交通网络联系。各同城化城市依托城际高铁(或者轻轨)和高速公路等,区间出行时耗一般为0.5—1h,多数城市已实现城际公交等交通方式的跨界连接。总的来看,各同城化城市的时空联系较为便捷,在依托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方面,地理空间距离较近的城市一般依托常态化的城际公交实现两地的交通出行,而空间距离较远的城市则依托公交化的高铁或城际轻轨大幅缩短两地的时间距离和时空联系。例如,京津两市每天单向约有115次的高速城际铁路互通(其中城际列车81次),高峰时达到5 min 1次;广佛两地之间有城际地铁直接相连,发车频次高达每3—5 min 1次。
2)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既有的同城化实践城市间均具有文化同脉、人缘相亲等特征,为同城化地区的社会认同感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同城化城市更具有包容性,是推动同城化的深层要素,也是同城化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表征。以太榆同城化为例,2008年一项关于太榆同城化的支持度调查结果显示#2,太原市民支持太榆同城化者的比例高达92.78%,而榆次市民支持同城化的比例也达到92.24%,两地市民对同城化的高度认同,为太榆同城化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相当重要的基础。
3)因地制宜并循序渐进
同城化的有效推进是根据本地特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国内实施同城化的主要地区中,不乏同城化战略启动早但至今进展缓慢者。以太榆地区为例,两市自同城化启动之日即签订了包括旅游、教育、交通、技术开发等在内的八份协议,并且具备了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但由于对同城化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时序考虑不周,以致自2002年协议签订以来,两市同城化进程基本停留在公交车对接、旅游开发合作等一般项目合作层次,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与之不同的是,广佛同城化的实施则进行了长期部署,从同城化构思的提出到确立每月协调工作会议,从合作协议签订到规划出台等历时将近七年,其从路网衔接到协调小组成立,循序渐进,是当前国内所有实施同城化战略地区中最为成功的区域之一。
4)长效的协调机制与政策保障
同城化在于弱化城市壁垒,从而实现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通,以及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范围的有效配置。但凡成功的案例,均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内部多样性之间的和谐,协调了内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3。首先,区域协作应建立在平等合作的组织框架之上,确立多样化的协调机制和稳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建立管理委员会、区域协会或发展论坛等专门组织机构,签订政府间的合约、立法协调政府合作协议等。其次,同城化不是政府的同城化或仅由政府来推进的同城化,而是依靠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系统力量推动,这三类主体共享同城化成果的同城化。
如果说高速交通网络为同城化提供了硬件支撑,区域化的通勤和职住联系以及相应的区域空间重组为同城化提供了客观机遇和基本动力,顺势而为、通过政策创新来形成政府、市场、市民三只手的跨界协同,则是同城化不可或缺的软性支撑和动力,也是高速交通所支撑的区域空间重组应该发展的积极方向和对其重组绩效加以评价的最佳标尺。
本章注释
a 高鑫,修春亮,魏冶.城市地理学的“流空间”视角及其中国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4):32-36,160.
b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04-526.
c 沈丽珍.流动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d 董超.“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5-8,14.
e 赵琳琳.30万燕郊北漂族跨省上班[N].广州日报,2014-02-12(A18).
f 何塞·乌雷尼亚,菲利普·梅内拉特,马迪·加门迫亚.从国家、区域和地方视角看高速铁路对沿线大城市的挑战[J].黄勇,译.国际城市规划,2011,26(6):30-41.
g 张晓莲.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J].城市问题,2001(4):60-62.
h 褚葆一.当代美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i 丁成日.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j 2009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k 基于大都市统计区(MSA),纽约大都会区名为New York-Newark-Bridgeport;NY-NJ-PA大都市统计区,范围包括纽约市、泽西市、纽瓦克市、白原市和纳苏县、苏福克郡、达奇斯县、普特南县。
l Alain B.Labor Markets,Urban Structures and Transport[C].Beijing:Worl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Forum, 2012.(www.xing528.com)
m 金本良嗣,徳岡一幸.日本の都市圏設定基準[J]. 応用地域学研究,2002(7):1-15.
n 昼夜人口比=昼间人口/夜间人口,大于1表示就业吸引力较强,小于1表示居住吸引力较强,等于1则表示平衡。
o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国际经验:日本东京[EB/OL]. (2013-10-28)[2013-11-21].http://www.moc.gov.cn/zhuanti zhuanlan /gonglujiaotong/ gongjiaods/guojijy/201310/t20131028_1503838.htm l.
p 李春利.轨道交通出行率影响道路拥堵[EB/OL]. (2013-09-07).http://auto.ifeng.com/fangtan/20130907/ 1000612.shtml.
q 王靓.世界城市启示录:城市融合必须多建轨轨道交通[N].东方早报,2007-08-06.
r 高津利次.日本高铁的历史与未来[J].甘霖,译.国际城市规划,2011,26(6):6-15.
s 2001年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田成平提出太原和榆次合作的想法,并委托省委秘书长牵头进行了同城化研究。
t 2002年初,广州提出构建“广佛都市圈构想”,得到佛山的积极响应,于2009年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广佛同城正式启动,随后出台《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现已实现地铁的无缝对接。
u 2003年1月27日,深圳皇岗口岸旅检实行24 h通关;2005年,《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明确提出“深港同城”的战略构想。
v 1982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长株潭一体化首次进入决策层视野;1984年,第一次启动;1997年,第二次启动;2007年,获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
w 2002年12月28日,在西安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2006年9月15日,通过电话并网展开一体化进程。
x 200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布成立乌昌党委,标志着乌昌一体化正式启动,至今实现电讯同网、公交车对开、取消城际道路通行费,以及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财政管理、区域建设等方面的统一。
y 2004年提出设想,2005年10月郑汴城市通道开工启动,2006年写入河南省“十一五规划”。
@6 2007年1月23日,李克强在省人代会抚顺代表团讲话提出沈抚同城构想;同年,《沈抚连接带地区概念规划》出台。
@7 2007年11月2日,淮南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论述“合淮同城化”。
@8 2004年7月30日,厦泉漳城市联盟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发布《厦漳泉城市联盟宣言》,这是厦漳泉同城化的雏形;2012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厦漳泉同城化迈入新阶段。
@9 2005年7月4日,京津高铁开工建设,2008年8月1日运营通车,两地“同城效应”凸显。
#0 2002年扬州市委市政府首次正式提出“宁镇扬”构想,2009年三市签署同城化协议。
#1 焦张义,孙久文.我国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制度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11(6):6-10.
#2 宋煜.国内同城化战略的实施回顾及个案剖析[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8.
#3 陈雯,陈顺龙,等.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塑发展格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