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交通支撑的流动空间作为以高速交通流线为支撑所形成的流动空间,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流动空间所对应的纯粹虚拟空间类型不同,其仍然属于实体空间的类型属性,是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互相作用的反馈。董超认为,从“流空间”的物质组织空间形态来看,其内在的流要素本身以及物理运动过程,均需要物化的场所空间来支撑,网络、节点、流要素和矢量运动共同刻画了“流空间”的运动过程,并且经过沉淀和时间累积物化为一种动态均衡的“流空间”网络模式与路径d。参考这一论述以及流动空间研究领域对其空间体系的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基于高速交通的流动空间结构体系,其空间要素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流载体、流节点和流要素,依次为流动空间的支撑体系、空间单元和基本内容,是构成流动空间结构的基础条件。
1)流载体:高快速交通网络
现代高速交通工具及其设施网络是流动空间的重要物质支撑基础,是流动空间形成和运行的先决条件。现代交通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原本不相连续的地理空间因其高速运营而显得足够接近,并且这种物理邻近性的改变所带来的交互是面对面的。构成流动空间中的高速交通网络主要包括航空运输网络、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轻轨和地铁)几种类型,网络由枢纽站点和交通连接线共同构成。通常来说,四种高速交通网络模式所主导的空间活动范畴不同。此外,高速交通网络支撑体系除具备快速的基本属性外,还应当具有高频流动、多向连接的特征,由此构成高效密集的流动空间网络。
2)流节点:交通枢纽城市—区域
高速交通支撑的流动空间通常以枢纽型城市为节点,节点以其自身功能在周围各个方向上形成一个空间吸引域面,构成节点(城市)区域。节点的规模和等级不同,则层次级别也不同,体现在功能的差异化上,那些规模大、等级高的节点是流动空间的核心。节点(城市)与节点连线(流线)共同构成了流动空间的城市体系,通过网络化的形式组织起来,表现为纵向与横向的等级结构体系,这里的等级指节点(城市)的功能等级以及节点连线(流线)的等级。(www.xing528.com)
3)流要素:城际通勤流
流要素所形成的要素流是流动空间的基本内容。流要素是节点(城市)所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要素,通常来说主要有人口、物质、技术、信息和资金五类要素,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客观存在着各种“输入—交换或转化—输出”的流动过程,从而构成所谓的要素流,包括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统称为“城市(空间)流”。以高速交通网络为支撑的要素流,首先主要集中在城际间的人口通勤流动与附带的物质流动,其次为这两者负载和促进的技术、信息和资金等要素流。其中,城际通勤流是基础,在高铁、高速公路和城际高快速交通网络的承载下,空间出行的范围得到扩大,突出表现在区域通勤圈的放大上,例如日常就业—居住—服务形成的生活圈、基于工作流的商务圈以及旅游圈的半径和时距均得到放大,跨城通勤流动构成了高快速交通流要素的核心。
总结来说,高速交通下的流动空间通过流要素——城际通勤流的产流机制,依托流载体——高快速交通网络发挥载流作用,依托流节点——交通枢纽城市—区域发挥聚流和引流效应,承载了城际之间密集的就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等活动的日常化、一体化流动和联系,从而改变了不同尺度区域空间的空间关系、空间功能与结构,并推动区域同城化的发展。也就是说,高铁网络和走廊作为一种新的流动空间,改变了所连接的节点空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结构等,是高速交通对区域空间重组机制的核心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