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结合
本书采取纵向文献资料梳理与横向案例分析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专著、论文等文献资料,归纳既有研究进展,获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支撑,从而借鉴相关成果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总结既有研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挖掘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从而进一步丰富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典型高铁走廊地区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高铁走廊沿线的城市与区域的通勤行为与空间组织的基本规律。此外,在实证分析中,对长三角走廊的交通设施网络发展及城市空间流强度等采取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的方法,以分析流动空间视角下就业空间重组的物质支持基础、节点体系以及城市空间流强度等空间特征发展与演化情况。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高铁走廊等相关研究概念以及高铁建设背景下走廊沿线通勤空间的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和描述总结;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与计量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高速交通时代的时空格局演化、城市流空间特征,以及宏微观层面的通勤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等。
(1)时空格局动态模拟追踪: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三角走廊高速交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对高铁通车前后各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进行时间追踪和动态模拟,探讨走廊时空格局演化及效应等。(www.xing528.com)
(2)宏观通勤空间特征分析:以城市的市县(区县)为空间分析单元,基于人口与经济普查数据,同时将长三角走廊的空间数据与相关的属性数据相关联,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可视化的直观表现,以分析长三角走廊通勤空间的基本特点。
(3)微观个体行为研究:以人的通勤出行行为研究为手段,以问卷调查数据为支撑,借鉴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量化分析微观个体的通勤行为及其关联空间在研究区内的城际交互和组织情况。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基于流动空间的视角,构建高速交通与城市区域空间重组的理论分析框架,探求高铁等高速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及特征规律以及区域同城化的演化特征与路径。在总结理论的基础上,以长三角走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研究区域未来的发展模式或路径选择,或其他同类区域、同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