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作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公路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十五”后公路建设仍然方兴未艾,各级地方政府对公路建设的热情不减,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不停。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去,这势必带来公路养护资金的紧缺,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健康发展。历史上的几次改革方案都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着眼于管理权的收放,没有更多地从公路管理的内在规律方面去设计管理体制,结果部门越改越多,机构出现交叉。“技术可以超越,体制无法超越”。所以,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在取得辉煌建设成就的同时,云南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举步维艰,管理养护状况令人担忧。观念、政策、资金全面向公路建设倾斜,正常的养护经费难以得到保障。随着全省车辆及省外过境车辆的猛增,加上车辆超载现象的日趋严重,使基础本身就十分脆弱,且大部分处于“超期服役”状况的国、省干线公路不堪重负,公路上坑槽连片,路况急剧下滑,道路通行状况日益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上存在分割,难以形成行业合力
公路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公路网的管理必须统一、高效,而且需要跨区域的协调和统一,具有不可分割性。而目前云南路网的行政管理被划分为国省道、县乡路和高速公路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被分割为不同的管理单位,使得路网的整体功能无法发挥,管理难以协调。一项工作,需层层布置,协调各方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徒增内耗,效率低下。特别是高速公路管理存在一些路段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行的是公司管理。
2.部门职能重叠,责权分配不清
省交通厅在设置了省公路局外,又平行设置了省公路投资公司、路政总队等单位,致使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出现了几个公路管理机构,形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不仅相互间关系难以协调,而且造成工作上相互扯皮、推诿、政令不能通达,分散了职能部门的力量,存在着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行业监管不到位,路网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一边是资金不足,一边是机构重叠,交叉管理,增大了管理的难度,致使经费更加紧张。(www.xing528.com)
3.政企、政事、事企不分
目前,云南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的主要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另外,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之间的职责未做规范性的划分。使得交通主管部门承担了大量本应由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承担的工作,是典型的政事不分。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直接导致机构臃肿、层次繁多。政企、事企不分,使政府难以公平、公正地进行行业管理,也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秩序。
4.机构庞大,人浮于事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但是应该说明的是人的价值只有在科学的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如果体制不合理,运行机制陈旧、落后,许多人的价值就可能相互抵消,造成内耗。为此,深化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切实加强管理,已成为当前全公路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