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路管理养护遇到的主要矛盾是体制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针对公路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根据各自情况进行了一些尝试,进行了公路管理体制、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管养分离运行机制改革,致使全国公路管理系统体制呈现多样性,路网功能的统筹性降低,影响了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重建轻养现象更加突出,养路费被挤占挪用情况普遍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至今,交通运输部对公路管理养护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未建立起有效的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各省的管理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由于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所具有的公益性、政策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积极主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目前,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对于公路管理养护的敏感点,如公路管理责任主体、养护资金的来源、公路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
从国内目前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公路养护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的探索,没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没有与公路行业实际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江西的体制下放,到贵州、广西的体制上收,从海南恢复成立省公路局,到天津降低公路局规格,多样化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一直是公路行业争论的焦点,体制的分分合合,起起伏伏,不可避免地给公路养护事业带来震荡,甚至灾难”[2];二是“建养并重”只停留在了口头上,对公路养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公路这一公共物品,政府应提供的公共服务研究太少,只一味地强调改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没有看到公路是公共物品、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他行业难以替代的作用,它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公共服务上,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公共管理;三是围绕着资金这一关键问题,没有很好地寻找解决办法,寻求稳定可靠的公路管养资金来源渠道,“全国养路费年收入约为1000亿元左右,扣除交警费用,水利专项资金、征收成本后,可用资金约800亿元;扣除用于建设的20%,有600亿元用于公路养护。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标准估算。每年至少需要1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养路费收入中仅余500亿元可以用于国省干线以及部分重要县道、乡道的养护,而要维持现有路网的正常养护,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元,养护资金缺口巨大,还不包括逐年增长的养护里程。这样大的资金缺口,本身就意味着服务水平难以提高”[3]。稳定可靠的资金投入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交通运输部强调:当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管理发生矛盾时,公路建设不能挤占养护资金。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理想。一些地方挤占养路费的现象还十分严重”[4]。(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