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当。
(一)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各种投入的费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负外部性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损失,对其他家庭或厂商来说是一种成本,应该算作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所以,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很显然,如果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了无人补偿的危害时,即存在外部成本时,企业的私人成本就小于社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私人成本不能反映全部社会成本。
在经济社会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随处可见。社会对汽车拥有者排气造成的污染没有收费,也没有对其造成的公路拥挤进行收费;航空公司不必为它们造成附近住户的不适而付费;等等。
(二)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私人利益是指某一经济主体通过在市场上的经济活动所得到的利益。社会利益是指某经济主体的私人利益加上该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收益。所以,社会利益=私人利益+外部收益。(www.xing528.com)
很明显,如果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时,即存在外部收益时,企业的私人利益就小于其社会利益。例如,飞机制造企业的急剧扩张可以使生产铝的企业坐收规模效益之利,而规模效益所导致的铝的生产成本降低,可使其他铝加工企业也从中获益。在这些情况下,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别,社会之所得大于某一特定企业的所得。又如,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也会给其邻居和社会带来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私人利益只是他的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利益的一部分,从而引起外部收益。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自己却得不到报酬,那么他的这种活动必然低于社会最适量的水平,企业也是如此。因而,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可以产生外部收益,企业又没有因此而得到报酬,则企业的产量将可能少于社会最适产量,即正的外部性会导致好东西提供过少。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会增加社会成本,但这种成本却不必由其本人承担,那么他的这种活动在量上将会超过社会所希望达到的水平,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成本,企业又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则企业的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即负的外部性会导致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提供过多。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不能保证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这就是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