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及其相互关系,我们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并确定在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假定为劳动)的情况下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如图4-2所示。
第一阶段(O—L3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劳动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上升,且劳动的平均产量在L3时达到最大值。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相对于不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显得过小,不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高,因此,生产者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生产者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把生产扩大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L3—L4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仍大于零,所以总产量仍然连续增加,但以递减的变化率增加。在这一阶段的起点L3,APL达到最大,在终点L4,TPL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L4之后):在这一阶段中,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这说明,在这一阶段,生产出现冗余,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对于不变生产要素来说已经太多,生产者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将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把生产退回到第二阶段。
结论:合理的生产阶段在第二阶段,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至于选择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生产,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收益。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3点对于生产者有利;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L4点对于生产者有利。(www.xing528.com)
图4-2 生产的三个阶段及生产的合理区域
技能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