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
2.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3.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掌握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和特点;
5.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6.掌握等成本线的定义及特点;
7.掌握生产要素投入量最优组合的条件;
8.了解规模报酬的定义及类型;
9.了解成本的类型,掌握短期成本的类型及短期成本曲线;
10.理解各类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11.掌握长期成本的类型和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
案例导入
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是适用的。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报酬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后续每一把化肥的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的施肥甚至会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如果是边际报酬递增,那么只要一亩土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这是不可思议的。
思考
1.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如何组织生产才能实现产出最大化?
需求和供给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产量。第三章我们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需求的主体——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了需求是如何决定的。第四章我们将对供给的主体——生产者的行为进行探讨,由此明确供给是如何决定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将研究生产过程的经济理论统称为生产者行为,这一理论既要研究投入的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生产中的物质技术关系,又要研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即生产中的经济关系,以及两者的有效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