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应该如何做出决策?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就共同组成了“经济”。而作为一个省、国家或全球的整体经济,是否能够良好地运行,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下面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问题。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以衡量一国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收入来看,2017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6万美元,而利比里亚人均收入只有506.6美元。这种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异会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这种生活水平的差异缘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各国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差别。在那些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政府决策者必须想办法提高本国的生产率,如让本国公民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产品与服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等等。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
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
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的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必然会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www.xing528.com)
货币量的增加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而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又会反过来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只能是通货膨胀。
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在一两年的时间中,许多经济政策会从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为什么决策者有时会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就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