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经济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许多领域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经济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中,需要注意避免下列可能产生的推理谬误:
(一)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大量使用的一个假设就是“其他条件不变”。经济学推理中,为考察众多影响经济问题的因素中的某一因素的作用,一般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然后判断该被考察因素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如果忽略“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鸡蛋的价格比20年前上涨了很多,但是对鸡蛋的需求量却增加了。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推导这种现象违背了需求定理的结论,因为按照需求定理,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是反方向变化的。实际上,在需求定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是反方向的。由于这20年不可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例如收入的增加、对鸡蛋偏好的增强等,它们的变化都可能使人们对鸡蛋的需求增加。因此,这一现象并不违背需求定理。
(二)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是指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认为对整体来说也是对的。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整体并不总是等于部分之和。例如,一个农民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是如果所有的农民都丰收,他们的收入反而可能下降。这是因为,大家都丰收,会带来粮食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下跌,收入可能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可能减少。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获得更多的货币,他的境况会更好,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货币,这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这个社会反而可能变糟。(www.xing528.com)
(三)后此谬误
后此谬误是指在考察因果关系时,因为A事件发生在B事件之前,而认为A事件引发了B事件。事实上,观察到事件A在事件B之前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能够证明事件A为事件B的原因。认为“在此事件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件”就可能犯了后此谬误。例如,临近春节前,蔬菜、肉类和水果等价格往往会上涨,如果认为是因为这些食物的价格上涨,引起了春节的到来,这就犯了后此谬误的错误。事实上,是因为春节引起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
课堂讨论
你能举出身边发生的合成谬误与后此谬误的经济学事件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