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农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根本意义

小农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根本意义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龙县坚持双推进、双提升,把农业产业扶贫和党建结合推进,探索出了许多好经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玉龙县引进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工作模式,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贫困户的发展支持,而不是简单推动贫困户绑上企业的战车。玉龙县产业扶贫的另一重大亮点是促进社区团结与合作,真正在小农发展的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这一做法,从根本上回应了以小农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问题。

小农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根本意义

玉龙脱贫攻坚的过程,是生计系统不断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促进文化传承、重建乡村生活预期的过程,还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以小农合作、小农团结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小农中国”视野下的中国乡村发展之路的体现,同时也是根本性回应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过程。

玉龙县坚持双推进、双提升,把农业产业扶贫党建结合推进,探索出了许多好经验。玉龙县充分发挥党员群体先进性的优势,全面推动农村社区党员“设岗定责”,支持、鼓励农村党员在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担当角色,并通过群众对其打分评估作为评价依据,作为支持农村党员贷款发展产业的评价依据。将群众评价与产业支持机会挂钩,既强化了农村的服务体系建设,又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服务群众、愿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具有发展引领能力的干部群体,对乡村治理也是一个重大的促进。奉科镇柳青村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推进,因为家乡发展产业吸引了大量外出群体特别是党员群体关心家乡建设,在流入定居城市建立了外出人员党支部,推动外出人员关心、支持家乡脱贫事业的发展,建立关心、支持家乡产业发展、民族教育的工作机制,关怀面临重大风险的乡亲社区行动网络。

玉龙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中草药材的生长。本地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纳西族藏族彝族普米族都有传统民族医药技术,形成了深厚的地方性中草药材知识。20世纪90年代末天然林禁伐后,玉龙县便把中药材作为重要的替代生计进行推广,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玉龙县的产业扶贫,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发展环境和地方性、民族性医药知识和技术,依托已有的产业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地方性特色种质资源发展中草药种植业。这些中草药品种有很强的抗逆性和本地适应性,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风险和技术风险。玉龙还采取了多主体协同的扶贫产业推进策略,重视引进重要科研单位和企业,强调“只搭台、不唱戏”,建立中药等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支持外来企业与当地村民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式,发展中草药如重楼等优势产业,同时,政府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和市场对接机制,强化生产性服务支持。玉龙县的产业扶贫,坚持实事求是,着力抓好“稳”与“实”,针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了病虫害问题和生态影响,尊重贫困农民主体性和传统知识,着力于提升而不是全面改造农民生计系统,不盲目搞大规模连片种植,支持、鼓励农户多品种种植发展产业,支持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以增加扶贫产业行动的抗风险性,减少生态风险,总体上回应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www.xing528.com)

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玉龙县引进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工作模式,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贫困户的发展支持,而不是简单推动贫困户绑上企业的战车。如在重楼种植的过程中,政府鼓励外来企业进入本地发展,支持贫困群体以务工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农户在企业务工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术后,政府支持农户家庭自主种植。企业行为带动了大量农户的种植,只需要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就可以获得足量的产品,就没有了继续扩大投资的必要。和农户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了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而农户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生产环节的收益。玉龙县也有将量化扶贫资金投入企业的做法,其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企业的股权设置上将政府扶持资金量化、明确股份给贫困户,或通过股权变更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建立对企业运营的监督机制,支持贫困户代表直接参与企业监督,保证财务的真实性和企业运营的正规性,确保企业与贫困户的结合是真扶贫,也是扶真贫,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小农为主的贫困群体的良性互动和协同行动机制。

玉龙县产业扶贫的另一重大亮点是促进社区团结与合作,真正在小农发展的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以奉科镇柳青村为例,村中大多数人外出务工就业定居,而留守群体多数为老人和贫困群体。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外出人士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也纷纷短期返乡发展种植业,随后再返回城市工作。扶贫工作人员支持留守贫困劳动力群体和外出人员达成新的合作机制,即由留守劳动力为外出人员看管、照顾家中农业产业并与之达成公平分享收益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农村产业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新型整合,既充分利用了本地土地资源、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也促成了留守劳动力、半劳力实现了在本地完全农业就业、充分农业就业的目标。这种新型合作机制更加强化了村庄内的团结,加强了外出人员与村庄留守群体的联系,重建了较为紧密的共同体关系,形成了新的城乡互动关系,大大提升了乡村生活的价值,增强了乡村生活的预期。这一做法,从根本上回应了以小农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