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14年开始,玉龙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扶贫措施,充分整合资源,以就业脱贫工程、教育脱贫工程与社会保障工程为抓手,把保障型扶贫与发展型扶贫紧密结合,在重点解决贫困村落、贫困人口的上学、看病难等问题的同时,全力构建覆盖所有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并逐步提升保障水平,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玉龙县作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对较为迟缓。奉科镇极具代表性,能为我们大致勾勒出全县农村教育的状况。据奉科镇中心学校的老校长木树武介绍,他是1987年师范毕业主动申请回到奉科任教的。在问及何以要回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时,他谈道:“农村教育要得到发展,好的乡村教师才是最重要的保证,我能够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师范,也是得力于1982年原丽江县转正的那一批民办教师(他们基本是高中或者师范毕业,教学水平相对较高),加之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我自然也想为自己家乡的教育尽一份薄力。”他当时授课的完小,校舍就是比较破烂的土木结构,完小采取寄宿制,却没有食堂,学生很小(基本从三年级开始)就需要在垒好的小灶台上自己做饭吃。当时全镇有22个学校,其中17个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在教学点,基本采取复式班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一堂课上,可能同时教授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直到2010年,奉科镇开始集中办学,当时保留了4个寄宿制的完小,学生小学毕业就到县城读初中,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当然,孩子们十一二岁便不得不离乡求学。木校长谈道:“有条件的家庭也会跟着孩子进城务工,打工的同时能陪读,这也是一件好事!”

除了农村教育,鸣音镇卫生院的何院长为我们介绍了全镇医疗卫生的发展,大致可以反映出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的历史状况。何院长是1993年毕业参加工作,当时所在的卫生院是1957年、1958年建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后来房子在1996年的大地震中被毁,卫生院才迁移新址,重建了三幢平房和一栋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直到2014年前后,由国家下拨资金,才拆掉了两幢平房用来修建新的医务综合大楼,也就是目前使用的办公楼。在人员配置方面,卫生院最多的时候是1997年,有16名医生,外加1名财务人员。到2014年医务人员则下降到5人,目前也只有11名医生,而且除了自己是男性,其余全是女性。何院长叹气道:“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还是不太容易吸引到人的。”卫生院在服务方面,主要是门诊和防疫保健,基本没有需要住院的病人。按照国家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从2009年开始,现在越来越成为整个卫生院的主要工作内容。此外,在医疗设备的配置方面,何院长谈道,“直到2015年,卫生院才购买了B超、血生化、CT等基本的医疗设备”,这已经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之后的事情了。

以教育和医疗卫生为代表的农村公共服务,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短板。据玉龙县扶贫办2011年的调查数据,当时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24859人,其中贫困学生就有12057人,占总人数的48.5%。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绝大多数校舍属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建设年代久远,不少已成危房,农村中、小学校尚存在D类危房多处,危房面积307329平方米。在医疗卫生方面,全县乡镇卫生院16个,村级卫生所97个,卫生技术人员595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227人,助理医师68人,这两者占人员总数的49.58%。农村卫生院病床有584张,但医疗设备短缺、老化现象严重,相当数量的医疗机构仍停留在“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的水平上,拥有“新五件”(200毫安X光机、台式B超机、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并能开展检查业务的卫生医疗机构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的检查要求,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54户中,因病致贫的273户,占6.57%;因学致贫的461户,占11.1%,农村居民所享受的教育、医疗等保障性资源相对缺乏。整体而言,玉龙县构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起点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较弱,无疑为决胜脱贫攻坚造成了巨大困难,是玉龙县需要重点攻破的主要战场。

从2014年开始,玉龙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扶贫措施,充分整合资源,以就业脱贫工程、教育脱贫工程与社会保障工程为抓手,把保障型扶贫与发展型扶贫紧密结合,在重点解决贫困村落、贫困人口的上学、看病难等问题的同时,全力构建覆盖所有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并逐步提升保障水平,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通过三大工程建设,农村社区重新焕发活力,农民生活更有了盼头。

主要做法与成效:(www.xing528.com)

第一,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围绕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目标,设立“敢问路向何方”就业脱贫微信公众号,以系统性举措强力输出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创业扶持、贷免扶补、技能培训等举措,力求“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让转移就业成为群众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让劳务经济成为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全县累计开展农业产业技能培训443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8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126人(次),积极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19期,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00人。

第二,实施教育脱贫工程。全面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薄弱学校改造、学校信息化建设、乡村教师提升、家庭“明白人”培养“五大行动”。按照学前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学生每生每年300元、500元、625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全面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502人(次)高中学杂费117.63万元,2017年为174名建档立卡大学生发放生源地贷款139.2万元。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补助中职贫困生179名63.1万元,补助高职贫困生254名76.2万元。按照《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部署,累计组织49名“两后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名赴上海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投入3816.34万元实施24所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完成贫困村小学教师轮训3615人(次),全县707人通过扫盲基本消除语言文字障碍。通过教育脱贫工程,真正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第三,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约1.7亿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21亿元、医疗救助金1962万元、临时困难救助资金498万元、农村特困(五保)供养金2394万元。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实现符合条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突出保障重点和保障对象分类施保、分类施策,将农村“两无”(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4户1207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落实“两线合一”,全县平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4年每人每年2180元提高至2017年每人每年3410元。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保障措施”,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大病基本不出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因灾、因病、因学、因残致贫和返贫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