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龙县扶贫产业发展及运作机制优化

玉龙县扶贫产业发展及运作机制优化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玉龙县成立了“玉龙县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玉龙县在培育市场主体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关注企业资本实力,而且特别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社会责任、信用与声誉,以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企业能真正发挥带头引领和示范作用。

玉龙县扶贫产业发展及运作机制优化

扶贫产业培育的过程其实质是如何通过地方政府的合理介入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玉龙县政府在推动产业扶贫进程中,通过规划先行与组织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市场主体、搭建产业组织平台、及时跟进生产性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地域品牌与拓展市场,实现资源向产品的有效转换,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建构扎实的产业体系。

1.规划先行与组织保障

为确保扶贫产业能够落实到位,获得上级政府项目资金支持,玉龙县制定实施了《玉龙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发展指导意见》《中共玉龙县委、玉龙县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玉龙县农业产业化暨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使产业扶贫有了政策依据。为了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玉龙县成立了“玉龙县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另据农业、畜牧等部门领导反映,最近几年部门资金绝大多数被整合进扶贫办使用。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下,过去体制内原有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使用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地方政府集中力量推动产业扶贫的制度优势得以彰显。

2.改善产业基础设施

玉龙县大多数贫困群体居住于山区、半山区,产业扶贫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资源型缺水和交通建设滞后两大瓶颈,若无法破解,产业扶贫的目标将无法兑现。认清上述瓶颈,2015—2017年三年扶贫攻坚期间,玉龙县以3个省级贫困乡、40个省级贫困村为重点,加大了对贫困区域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力度,贫困乡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历史性突破和改进,改善了贫困区域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以及产品与市场对接的可能性,扫除了产业发展中“出不去,进不来”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机会和可能性。

3.注重多元参与和共享发展

小农为基础的玉龙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支持脱贫,既要解决农民团结和合作的问题,也要解决产业发展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经营环境的问题,玉龙县通过党建和治理创新推动,创造性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如奉科镇柳青村面对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外出经商并定居的现实,通过支持外出群体建设党组织,以党组织活动引领、支持外出人员短期返乡发展农业产业,同时又支持留守的贫困劳动力合作起来,与外出人员讨论建立合理分配未来产业发展收益的合作机制,承接外出家庭的产业管护工作,实现了资金、土地、劳动力和产业的有机整合。而整个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都在玉龙雪山甲子村党建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相关村庄内的团结和合作,支持党建基础上的社区治理,实现村庄和政府、旅游开发公司的有效合作,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的问题。

4.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能力

产业扶贫离不开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流通、产品深加工以及技术服务等领域和环节,小农往往因为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劣势而难于担当重任。因此,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或将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引入本地参与产业扶贫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玉龙县在培育市场主体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关注企业资本实力,而且特别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社会责任、信用与声誉,以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企业能真正发挥带头引领和示范作用。

案例 田园油橄榄公司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早在2012年,玉龙县政府经过考察和论证,充分考量市场潜力,结合金沙江沿岸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以及生态治理需求,引进甘肃陇南的田园油橄榄公司(以下简称田园公司)到玉龙县大具、鸣音、奉科等乡镇种植油橄榄,以期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引进田园公司前,地方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到甘肃陇南考察油橄榄种植环境,确信玉龙县金沙江沿岸适宜种植油橄榄后,对田园公司实力以及企业在当地享有的声誉进行重点考察,获悉该企业生产的油橄榄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和该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成效后,最终下定决心引进该企业到玉龙建立油橄榄种植基地,发展油橄榄产业。因油橄榄加工较为特殊,果实从树上摘下后,需要在24小时以内完成加工,否则影响油汁质量,为防止企业短期投机和撤资行为的发生,当地政府引入田园公司前,便与公司签订合同,要求公司在玉龙建立基地和厂房。田园公司入驻玉龙后,在地方政府协调下,先在大具乡建立了1万多亩油橄榄产业园,同时遵守诺言,建立油橄榄加工厂房、地下仓库以及专家工作站。因经营诚信,田园公司很快便获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之后又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将种植区域扩大至周边的奉科、鸣音等乡镇。2017年,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油橄榄市场价下跌为5—6元/千克,明显低于之前田园公司与当地种植户签订的8元/千克的价格,但公司依然按照8元/千克的价格回收村民采摘的油橄榄。当时有地方领导提出“如果公司确实受不了的话,我跟政府汇报让政府给公司补贴一点”,公司负责人回应“不用,因为量还不大,这是小事情,经营要看长远[3]。2017年,因公司在玉龙县投资规模较大,出现短期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地方政府得知信息后,通过林业部门协调,公司获得银行1000多万元贷款,顺利渡过债务危机。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老百姓较为信任的合作伙伴。(www.xing528.com)

5.完善生产性技术服务体系

产业扶贫尤其是畜牧业产业扶贫实践中,各地因良种选择、技术培训以及疾病控制等生产性、技术性公共服务缺失,常常使得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甚至导致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因无法及时处理技术、疾病等问题从而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影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对基层政府的信任。针对上述问题,玉龙县在依托畜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本地畜禽良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良种的自然适应能力;不断强化对饲养大户的科技培训,通过大户向贫困户传递技术服务;加强动物防疫和重大动物疾病防控,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6.地域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

产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企业做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的认证工作,打造“玉字号”优质绿色农产品。在玉龙县委、县政府以及当地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玉龙县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云药之乡”“滇西北高山药材基地”“云南省18个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被列为“中国林药之乡”“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市场拓展方面,当地政府做足“两头市场”,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本地市场交易平台,吸引外来商人到本地收购农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和电商、对口帮扶城市以及大型加工企业对接,拓展产品市场销量。

案例 中罗苹果30年产业探索之路——鸣音镇中罗村苹果产业发展与扶贫纪实

中罗村位于鸣音镇西南面,与大具乡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12千米,平均海拔2400米,属于典型山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苹果、烤烟、白芸豆等经济作物。村内居住着纳西族汉族普米族藏族回族傈僳族彝族苗族8个民族,是一个位置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常住居民54户149人,耕地面积近2000亩,全村有建档立卡户4户12人。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当地政府从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将苹果种植引入该村,从那时候起,苹果将当地政府和村落捆绑在一起

苹果挂果后,因村民管理不善,加之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制约,苹果质量不佳,收入增长缓慢。个别年份,苹果获得了丰收,但无法销售出去,最终村民将成熟的苹果摘回家中喂猪。2008年,以和作周为代表的村庄能人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排除万难成立了合作社——玉龙县进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合作社技术、销售、市场等方面经验不足,引导作用有限,鸣音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由镇党委政府统筹经费,连续两年支持合作社成员到号称“西南苹果第一村”的四川盐源县罗家村参观取经。之后,鸣音镇又主动邀请玉龙县农业局园艺站专家驻村对中罗村苹果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并通过多种渠道,多次组织苹果产业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各地先进管理技术与经验。受鸣音镇政府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的几位教授先后给中罗村苹果种植户无偿进行了两次科技方面的培训。与此同时,鸣音镇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升中罗苹果的知名度。技术上的进步和知名度的提升,使得中罗苹果的品质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但中罗村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的小村庄,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销售、外联的瓶颈长期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鸣音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中罗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苹果种植环境得到优化。在以和作周为代表的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技术引领和带动示范下,中罗苹果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日趋成熟。加之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许多中间商主动到村内收购。为了扩大市场销量,鸣音镇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与阿里巴巴合作,对中罗苹果进行网络销售。2017年10月,玉龙县为全县苹果销售注册了“玉雪红”商标,并在鸣音中罗苹果电商销售过程中统一使用包装箱和“玉雪红”商标。不仅如此,玉龙县政府利用与上海市对口帮扶的政策机遇与优势,将苹果卖到上海市各大超市。如今,中罗苹果已远销东南亚、上海等市场,且销路稳定。当地人骄傲地说:“现如今我们中罗苹果走出国门了,本地人还吃不到我们的苹果哩。”苹果产业作为中罗村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

回顾中罗苹果30年产业发展之路不难发现,产业选择与地缘环境的亲和性,产业成长中经济能人的开拓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尤其是脱贫攻坚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地域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等领域的选择性介入成为产业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