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精准识别,着力破解精准扶贫的靶向难题,重点建设和完善精准识别的组织和制度基础,并以“铁脚板”功夫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科学、民主、细致地推进精准识别,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良好的靶向基础,也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贫困治理是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合力并举,积极动员各方资源,致力于减贫和发展的实践过程[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贫困治理实践经历不断演变:治理主体由以民间慈善为主,过渡到以政府为主,进而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相互合作、协同治理;治理方式经历了从救助到开发式减贫,再到参与式减贫的变迁[2];发展思潮经历了从“大发展”向“小发展”的转变[3],研究者和实务界摒弃泛泛的减贫理念,转而从实际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4],精准的社会安全网项目(targeted social safety net programs)逐渐成为常用减贫措施[5]。我国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核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全球减贫实践的演变具有同步性。(www.xing528.com)
“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6],是做好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而精准识别被称为扣好精准扶贫“第一颗纽扣”的基础性工作,是“六个精准”最关键的环节。精准识别这关做不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都不可能聚焦到“两不愁三保障”上,精准脱贫也不可能落实。故无精准识别,其他五项精准要求皆为空中楼阁。玉龙县将脱贫攻坚定位为全县最大的政治和最大的民生,秉持“中央下决心,基层要用心”的精神,以“绣花”的功夫,破解了精准识别面临的实践困境,成功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精准率达99%,漏评、错评率控制在1%以内的要求。这既为玉龙县“三率一度”达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仍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贫困县的精准识别及2020年后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