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建设与污染防空:并重发展

生态建设与污染防空:并重发展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村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关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重大课题的研究与科技公关,尽快建立小城镇环保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小城镇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

生态建设与污染防空:并重发展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城镇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必须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水平等对全国生态进行分区分类研究,据以选择不同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此基础上,应遵循这样一些基本思路:首先通过城乡规划,以区域整体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城郊生态资源、自然遗产和基本农田的保护,设定不可开发区域、控制开发区域,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其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组成强有力的既有综合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补贴、税费等经济政策,扶持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健全和完善小城镇环保法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全面统一、综合协调的小城镇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框架,配合治理技术、严格监管、教育培训等措施,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村污染防控体系。政府要建立健全小城镇环境综合政治目标责任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明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任务,逐级明确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将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30]。再次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处理小城镇污染,积极拓展资金渠道,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置专项资金投入小城镇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村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关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重大课题的研究与科技公关,尽快建立小城镇环保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小城镇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最后要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小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如大力推行生态农业生产等让小城镇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中来,以生态农业引领小城镇环境保护。

【注释】

[1]周毅.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科学,2009(11).

[2]刘云中,刘勇.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改革论坛,2010-08-10.

[3]刘云中,刘勇.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改革论坛,2010-08-10.

[4]张士斌.国际视野下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9).

[5]段学慧,侯为波.不能照搬“诺瑟姆曲线”来研究中国的城镇化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4).

[6]苗长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河南城镇化推进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5.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4.

[10]陈学云,史贤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1(3).

[11]陈志峰,刘荣章,郑百龙,曾玉荣.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

[12]王瑞波,陈琼,肖红波,王济民.世界“三化”同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5).

[13]胡莹莹.当前经济理论界有关城市化问题的观点综述[J].宏观经济研究,2000(2).

[14]曹宗敏.浅谈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2005(15).

[15]冯尚春,周振.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www.xing528.com)

[16]周毅.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问题,2009(11).

[17]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3-05-27.

[18]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13/21/5039182_77848843.shtml.2010-12-13.

[19]吴江晨,吴子敏.生态城镇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抉择[J].中国改革论坛,2011-11-24.

[20]城镇化中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地位,http://www.docin.com/p-117586142.html.

[21]刘恩东.中美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的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113.

[22]陈素琼,张广胜.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11(5).

[23]曹金臣.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2(10).

[24]章友德.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M].北京: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45.

[25]于志勇.对农村城镇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的聚焦与探究[J].农村经济,2012(3).

[26]我国将优化人口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305/104411514070.shtml.

[27]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3.

[28]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84.

[29]周海乐.城镇化与小康社会[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64.

[30]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编委会.中国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