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工业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东北工业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远来看,依托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东北地区的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城镇化也必将稳步发展、不断提升。到2020年,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以上,建立起城镇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明确、设施高效完备、城乡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

东北工业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东北地区是我国现代最早开始城镇化发展的区域之一。进入21世纪,东北地区城镇发展在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以及城市集聚力和实力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相比,无论在数量、质量和速度上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较好,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一批以农业林业矿业等资源优势为依托的资源型城镇,和以区域行政中心建设的一批城镇。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其中的一些城镇由于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等原因失去原有优势,但城镇化的基础网络和发展模式已经存在,为新时期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保留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引导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毫无疑问将进一步缩小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融资能力、对外开放、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距,为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长远来看,依托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东北地区的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城镇化也必将稳步发展、不断提升。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六方面的振兴目标。到2020年,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以上,建立起城镇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明确、设施高效完备、城乡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

虽然在诸多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整体发展不断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来一段时期内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短期内缩小的可能性较小,在全国仍将处于中间位置。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经济实力不强,部分城市资源枯竭,少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各省之间相对封闭,经济联系以省内为主,缺乏区域协调协作机制;城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www.xing528.com)

因地制宜,未来东北地区城镇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在于,以改革开放、市场竞争意识为先导,遵循经济不平衡和阶段性发展规律,各区域联合协作,采取据点开发、裙带发展、轴线延伸、以轴带面的发展思路,以哈大线为轴线,发挥沿线大城市的“支点”作用,积极实施城市群(带)开发开放战略,实现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有重点有规划地建设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资金聚集、技术进步、人才集中、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着力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核”和“节点”作用,建设具有东北特色和优势的城市群,提高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同时通过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吸纳、带动、辐射功能的发挥,围绕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圈层扩散方式,带动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哈大经济带为脊梁和发展中枢的城市带将逐步形成,位于其中的辽宁中南城市群、哈大齐城市带、吉林中部城市群互相联合、良性蔓延,必将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点。(2)坚持行政区与经济区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在推进东北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跨行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布局以及跨行政区生产要素流动问题。而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以行政区域为界限的区域经济利益地区化必然形成行政区和经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摩擦和矛盾冲突,整个东北地区内利益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的缺乏则使这种矛盾摩擦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必然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因此,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考虑该行政区域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界限,把行政区与经济区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横向联合,利用行政区的力量和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各行政区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3)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东北地区以其富饶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历来是我国的粮食、矿业、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几十年的消耗也使东北地区的资源面临短缺和枯竭的临界点,资源优势岌岌可危。除此之外,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对东北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也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新时期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注重城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降低资源消耗水平的同时又能有效解决人民生活消费需求,既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又能为人们生存、生活、劳动、享受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4)完善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和土特产基地以及牧业基地,东北地区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对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将为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长期以来,农业结构过于单一、低附加值种植业占主要地位、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造成了该地区农业生产难以与大工业相衔接,农业生产效益很低,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转移,严重阻碍了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因此,做多做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行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此为基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借以推动该地区农村城镇化不失为一项高效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