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迁移模式探析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迁移模式探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刘易斯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动力是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刘易斯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必将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由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通过这种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形成劳动力再分配的新模式,并最终完成经济结构和模式的转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迁移模式探析

如前文所述,刘易斯不仅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模式,而且由此二元经济模式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重点就是支持城市范围内的工业部门持续不断地扩大生产,通过它的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这种持续需求将农业生产中的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去,一直到剩余劳动力彻底消失为止。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一个是传统部门,另一个是现代部门。传统部门在决定劳动力雇佣水平时,主要考虑的是彼此互助、互济和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即使劳动力的雇佣量超出了实现最大利润所容纳的最佳水平,经营者也不会或不可能解雇多余的劳动力,这样就会存在相当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与此相对,现代化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行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标志就是企业家以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工资的原则决定雇佣规模,这意味着只有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高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才被雇佣,剩余劳动力将不存在。由此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以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为其特征的。换言之,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这种转移分为从边际生产率为零的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后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小于最低平均生活费用的那部分劳动力的转移,直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已被现代部门吸收完毕,现代部门的进一步扩张就必须与传统部门争夺边际生产力大于最低生活费用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供求结构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劳动力过剩现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不足。(www.xing528.com)

具体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刘易斯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动力是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刘易斯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必将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由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通过这种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形成劳动力再分配的新模式,并最终完成经济结构和模式的转型。[12]刘易斯的人口迁移理论建立了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模式,即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