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论由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创立。发端于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此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依然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霍华德1850年出生于伦敦,当过公司速记员、职员、记者,还在美国经营过农场。他目睹了大量农民由于生活所迫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激增、通货膨胀、环境恶化、机构和交通设施不堪重负的畸形发展,了解、同情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同时他也观察到乡村由于缺少劳动力和新技术而面临发展停滞、百废待兴,在此基础上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优点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城市模式,即著名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认为,与乡村相比,由于较好的生活设施条件城市天然的具有一种吸引人口聚集的磁力,随之产生了由土地投机引起的城市无限膨胀,它与环境污染、高物价等现象一起是造成城市居住条件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城市危机的办法在于将城市土地收归统一使用,打击土地投机,控制城市膨胀。他认为城市和乡村生活各有优点,最佳的生活方式是“城市—乡村”生活,即田园城市。他提出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土地和人口适中的城市为农村所环绕,可以就近获得乡村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新鲜农产品的就近供应,且城市基础设施如电力、垃圾处理都要避免污染,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若干个城市之间围绕一个中心城市互相联系,构成“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8]农村有适度的市场,土地及其增值收益归全体公民集体所有,与城市双向协调互动。城市和农村之间呈同心圆带状分布,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有序排列,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广义来看,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不仅是一种纸面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更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因此观点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和反响。1899年,霍华德发起成立了花园城市协会,并在1903年和1920年吸取其理念相继试验建立了列曲沃斯花园城市和威尔温花园城市。此后各国陆续开展了花园城市实践,从城市运动、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从英国、美国、法国到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田园城市理念的影子随处可见。田园城市的设计理念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观念,转向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城乡结合的角度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现代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霍华德对生态环境的强调和重视,对城乡结合发展的设想,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不仅在西方具有广泛的影响,20世纪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也借鉴吸取了其中的闪光之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影响力至今不衰。(www.xing528.com)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的城市—乡村结合模式,与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本质具有共同之处。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城乡发展格局依然不够合理、生态环境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和优化、城乡结合部矛盾依然突出,无可否认,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表面和局部阶段,需要继续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乡一体化理念中寻找理论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