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纳里的结构转变理论探析

钱纳里的结构转变理论探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利斯·钱纳里,以在经济结构转变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享誉全球。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与之前理论相比,钱纳里结构转变理论的超越之处在于具体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测量指标,即农业生产份额在国民经济总额中的比重下降,以及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钱纳里的结构转变理论探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利斯·钱纳里,以在经济结构转变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享誉全球。虽然没有对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证,但钱纳里的结构转变理论实质上就是以农业发展理论为核心,包括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发展的形式1950—1970年》一书中,他在分析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换的事实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构造出著名的“世界发展模型”,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产品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顾名思义,初级产品阶段中,农业产品的生产占社会经济的绝对统治地位,人们对制造品的需求有限,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带动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由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部门转移,直至进入第三阶段,传统的农业部门开始并最终完成现代化改造,一元的国民经济结构最终形成。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与之前理论相比,钱纳里结构转变理论的超越之处在于具体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测量指标,即农业生产份额在国民经济总额中的比重下降,以及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估计不够,过分强调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忽略了农业发展对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实质上和舒尔茨理论的不足之处殊途同归。在实践层次上,许多学者认为钱纳里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中国适用性不强,指出钱纳里的结构转变理论许多假设条件难以成立。具体就我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基数的庞大、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的体制,以及所谓的“后发者优势”,都使得人均GDP、工业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之间不满足钱纳里方法中的对应关系。另外,日本韩国实际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数据关系,也验证了钱纳里方法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的深化,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指旧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逐步转向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双重二元结构,即位于农村区域上的农村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以及位于城市地域上的城市传统工业区和城市新型经济区,由此构成了城乡双重二元矛盾,使以往的城乡矛盾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出“三元结构”,此“三元结构”比二元结构多出来的另一元,就是以中间技术为主导,以乡镇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业部门及其载体——小城镇。“三元结构”理论在某种形式上呼应了现实状况下小城镇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无可否认这都是一种进步,概括出这样一种事实,即原来的城乡分野慢慢走向融合,经过长时间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必将成为现实。(www.xing528.com)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国际社会发展背景。“二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西方殖民国家统治,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彼时发展状况的现实描绘和思考,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指导。由此出发,直至20世纪和21世纪,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发展都方兴未艾,蔚为壮观。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改造,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仍然极为明显,城市发展中失业和经济结构不均衡问题仍然严重,极大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们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一元结构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化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此努力奋斗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发展,取其精华,摈弃不足,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