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刘易斯理论到典型二元经济模式

从刘易斯理论到典型二元经济模式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阿瑟·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首次指出二元结构的困境,是系统论述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先驱。刘易斯提出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时工业劳动者的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都会增加,工农业趋向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换,城乡平衡发展,最终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

从刘易斯理论到典型二元经济模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阿瑟·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首次指出二元结构的困境,是系统论述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先驱。他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二元性”明确地刻画出来,提出在其发展中存在一种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5],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可以概括为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落后农业部门和以现代化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并存。以传统农业和原始手工技术为标志的农村自然经济,将封闭落后的农村与以现代工业部门和机械自动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发达的城市截然不同地区分开来,城乡分野泾渭分明却又并行不悖。

刘易斯提出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很少,唯有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他从工资不变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前提假设出发,通过构建模型,认为资本家以不变的工资源源不断获取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推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张,直到吸收完所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时工业劳动者的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都会增加,工农业趋向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换,城乡平衡发展,最终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刘易斯详细描述了两大部门在生产和组织方面的不对称性,第一次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部门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资本源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把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结合起来,初步探讨了城市化滞后和过度城市化的情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他的无限劳动供给的假设前提受到了广泛质疑,以及城市现代工业部门能否对劳动力资源实现无限吸纳等理论假设是否在现实中成立等,被指与发展中国家现实不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