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践经验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践经验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是当时德国(普鲁士)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杜能从理论假设入手,假想出“孤立国”这个虚拟主体,并在十多年亲自经营农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农业区位论。他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是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在此书中,杜能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农业区位理论模式。[2]无可否认,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推演过程中设置了过多的既定假设条件,无法存在于现实社会发展。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践经验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是当时德国(普鲁士)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19世纪,普鲁士进行农业制度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大量涌现。由此出发,杜能试图寻找出企业型农业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重点是合理经营农业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从理论假设入手,假想出“孤立国”这个虚拟主体,并在十多年亲自经营农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农业区位论。他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是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在此书中,杜能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农业区位理论模式。他认真分析当时德国农业和市场的关系,认为成本和价格是孤立国决定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因此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是决定生产布局的重要节点。他从假设孤立国只有一个城市且其位于国家地理中央入手,提出最优生产布局应以这个城市为中心,产品生产地应依次布局于城市周边,形成一个有规律、有界限的同心圆。从地租、农产品特征和运输成本差异出发,由内而外,杜能认为应该依次为蔬菜水果区、向城市提供木材燃料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农作区、三圃农作区和畜牧业区的序列布局。除此之外,杜能也提出了自己的工业布局主张,认为应该将其建立在原料价格最低的地方,以发挥其成本和规模效益。[2](www.xing528.com)

无可否认,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推演过程中设置了过多的既定假设条件,无法存在于现实社会发展。但就农村城镇化理论和实践而言,我们应该看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着种种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他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相互联系,主张合理配置城郊产业、集约利用土地,凡此种种,都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如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和农村关系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等城镇化建设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合理而有力的注解,并为区位理论的持续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