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影响力,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借鉴英、法、德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
据统计,2017年孔子学院有各类学员210万人。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共设立135所孔子学院、129个孔子课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截止到2017年,有67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与国家数量统计如表6-2所示。
表6-2 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与国家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国家汉办2017年统计资料(http://www.hanban.edu.cn)。(www.xing528.com)
因此,弥补相互认知的缺乏、减少相互认知的差异是浙商全球化的动力所在,也是全球化战略要达到的首要目标。很难想象,对彼此文化不尊重、不了解的贸易伙伴之间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着手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同时,也要着手去解决“认知不平衡”的问题;在忧心于“贸易赤字”的同时,相互间的“认知赤字”更值得忧虑,而对于各大洲文明的共存共荣来说,后者显然比前者更为重要。浙商在欧洲的国际化进程中将浙商文化带到了欧洲,为文化差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同样,要实现浙商全球化的战略意图,浙商文化无疑是整个战略的根基所在。
浙商以其独特的创业实践形成了浙商文化。当今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浙商以其惯有的敏感嗅觉,结合新兴文化中承载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想象力,赋予浙商文化以新的内涵。“浙商”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现象,更是上升为一个文化现象。原先的企业家,见面谈得最多的是“缺钱”,后来呼唤的是“缺人”,苦恼的则是“缺文化”。说到底,浙商开始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最后比拼的就是文化竞争力。[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