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以及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新国际贸易壁垒的重新建立,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以及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企业应该审视国内外市场,积极应对来自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参与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抢占国际市场,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走国际化道路,这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崛起与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也是浙商发展新的起点和航程,以及进一步强大的必然选择。
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历史并不长,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至今对于企业国际化,国内外学者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内涵表述,下面我们就国内外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通过图表展现出来,如表5-1所示。[1]
表5-1 对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一览表
通过对这些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学者都认同企业国际化,即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涵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内涵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而外延国际化是指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另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实现国际化,要有效地选择好适合企业本身的国际化战略。企业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www.xing528.com)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3种。综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其模式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产品贴牌出口,这类企业利用自身生产设备及劳动力条件为外商代加工,这是早期浙江和广东企业出口的主要模式;第二种自有产品直接出口,比如浙江万事利集团;第三种是并购国外企业,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汽车;第四种是海外设厂,实现生产本地化,如海尔、福耀玻璃。
Johanson和Vahine对瑞典企业的海外经营过程进行比较时发现,它们在海外经营战略上基本相同:最初与外国市场联系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通过外国代理商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展,母公司在海外建立销售子公司;当市场条件成熟后,母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13]另外,美国密歇根大学的Cavusgil教授把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过程分成5个阶段:国内营销阶段,主要从事国内生产和销售;前出口阶段,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对国际市场进行调查,出现不规则的出口活动;试验性的卷入阶段,主要从事间接出口,开始小规模的国际营销活动;积极投入阶段,以直接出口方式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国际战略阶段,以全球市场为坐标制订企业战略规划。[14]
当然,上述分类是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企业国际化战略有时会采取多种战略,即组合战略来进军海外。随着后WTO时代国际贸易秩序的动荡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美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贸易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中国的贸易出口形势有所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企业的产品销售,在此国际背景下,积极探讨跨国并购和海外投资办厂,实现生产本土化,能够有效应对新的国际贸易壁垒,既可以使企业在更广范围内利用全球的资源,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