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传播:倡导适应低碳生活的共识和行动

气候传播:倡导适应低碳生活的共识和行动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气候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倡导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生活,使适应气候变化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均阐述了气候变化传播的政策内容。

气候传播:倡导适应低碳生活的共识和行动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气候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倡导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生活,使适应气候变化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 新闻报道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老大众传媒,针对气候变化焦点问题进行新闻报道,广泛传播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例如,政府部门利用“ 防灾减灾宣传周”“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以及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无车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活动,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和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据统计,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都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专题网页,及时追踪报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热点新闻,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每年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年度焦点话题。

(二)图书、影视和音像作品

目前,我国已经出版大量与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相关的图书、影视和音像作品,包括一系列反映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和气候灾害的画册、短片和科普读物,利用平面、网络和影视媒体进行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知识传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先后制作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等一系列专题报道节目,拍摄了《环球同此凉热》等多部系列片。环境保护部制作了《应对气候变化,就在开关之间》等多部环保公益广告片,设计制作了2万余套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挂图。(www.xing528.com)

(三)气候传播政策

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均阐述了气候变化传播的政策内容。在第三部分“提高公众意识与管理水平”一节中提出,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加强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到2010年,力争基本普及气候变 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意识,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部分在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中,从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的角度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利用图书、报刊、音像等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各阶层公众进行气候变化方面的传播活动,进一步充实气候变化信息网站的内容及功能,使其真正成为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平台,并强调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气候变化意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在第五部分能力建设方面提出,制定提高公众气候变化意识的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传播网络和机构,培养宣传教育人才,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利益相关者的传播活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引导公众选择有利于保护气候的消费模式等能力建设。

2008—2013年陆续发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也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明确指出,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手段普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全球环境意识。2011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使低碳理念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12 年,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的《“ 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中明确提出,传播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全民绿色、低碳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变,加强科学普及,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普及体系和知识传播体系的建设,提高全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