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筑碧海蓝天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筑碧海蓝天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海洋环境治理,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让世界人民共同保护全球海洋资源,并一直积极努力取得一定成效。海洋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各国凝聚共识,政府、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一起加油,共同应对海洋污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筑碧海蓝天

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人类带来了丰厚的宝藏。目前,全球海洋经济已是第七大经济体,到2030年前,还将再增长3倍。中国海域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中、低纬度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大陆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域分布有6500多个岛屿。据统计,中国管辖海域拥有20278种生物,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矿产、油气、滨海旅游、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但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各种因素的干扰,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多重威胁,很多海洋物种濒临绝迹。据统计,全球40%的海域正在遭受人类活动的制约,诸如1978年“卡迪兹(Cadiz)号”油轮事件、1979年墨西哥湾井喷事件、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等,类似的污染事件使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全球海洋物种资源正在逐步衰竭,甚至濒临绝迹。由于过度捕捞,鲨鱼金枪鱼海龟等物种数量锐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污染和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破坏性的捕捞作业方式、海底采矿航运、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

海洋污染面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需要全球凝聚共识,全员参与治理。因为海洋是一个庞大的生产力系统,其生物量囊括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其生产力贡献值占全球生态系统总贡献值的2/3。目前,全球多数海洋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双重威胁一直存在,一地如果突发意外事件生活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必受牵连。例如,全球海洋赤潮灾害就是因为大量污水排放入海,致使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海洋生态遭受巨大破坏。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仅发现9次赤潮,但2001—2004年共发生赤潮371次,总面积超过6.6万平方公里。

对于海洋环境治理,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让世界人民共同保护全球海洋资源,并一直积极努力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趋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www.xing528.com)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由国家海洋局及其涉海部门建设并管理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已有60多处。在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也相应制定了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保护对象、类型等管理技术标准。尽管海洋自然保护区仍存在资金不足、装备不够先进等情况,但中国仍然坚持以自然保护为宗旨,积极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保护区在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强化保护区的监察执法等方面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海洋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各国凝聚共识,政府、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一起加油,共同应对海洋污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1月05日 第 08 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