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养结合,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推行医养结合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更是积极发展高品质的居家养老事业的必要条件。能否使老年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专业的诊疗也是衡量养老服务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推行医养结合的模式,可以搭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临近定点医院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的平台,构成照料、诊疗、日常保健的“十分钟”医养生活圈,保证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有效医治,突发疾病确保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慢性病可以得到长期专业诊疗的便捷生活方式。加强医养结合还可以通过日常保健、专业知识讲座、前期预防等防治一些老年病的发生,最大限度上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
2.老有所乐,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老年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更为重要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很多人都有“退休综合征”,即内心的失落感、缺乏社会的认同感,觉得自己不再有用。一部分老年人甚至因此而性情大变,从开朗的性格变得孤僻,如果此时再得不到儿女的关爱,就很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所以,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的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老有所乐”不是简单地指休闲、体育、文娱、健身等活动,更是在充分研究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比如设置抗战英雄课堂,召集那些身体状况允许的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为辖区孩子们、学生、年轻人讲抗战故事、缅怀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组织有兴趣的老年人参加大型文艺活动或者社区间的文化交流甚至可以参加比赛,通过展示、比赛获得精神满足;抑或是组织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从未接触到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宽兴趣面,扩大老年人生活交际的半径,真正实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老有所乐。(www.xing528.com)
3.发挥余热,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的最顶层需求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除了应该得到照顾和关爱,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社会认同,而后者通常是现今社会老年人普遍缺失的。尊重与认同往往比周到细致的服务和营养美味的餐食对老年人来说重要得多,既然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养老模式,更应该注重利用社区的大环境,让老年人在得到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搭建一些平台,发挥老年人的余热,让他们从离开工作岗位、不再被社会需要的阴影中走出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活得更精彩、更有劲头。可以组成夕阳红义工服务队,对有意向进行志愿服务的老年人统一进行管理,挂牌上岗,帮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陪伴空巢老人聊天,向年轻的志愿者传授生活经验等;还可以组建社区老年大学分校,选拔一批有特长或者是有爱好的老年人到市老年大学统一学习,作为“课代表”再回来为社区内活动不便但渴望学习的老年人进行讲解、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不是社会的累赘反而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他们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就是财富,可以组成老年巡讲团,为辖区内的小孩子、志愿者传授党的知识、发展历程,历史,地理,生活窍门等知识。
此外,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很多老年人对电子设备和网络使用需求也会逐渐增强,可以让年轻人教会一部分低龄老年人,再由这些低龄老年人为中龄、高龄老年人讲解,借助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公众平台向大家发布消息,让老年人口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至于感到自己与社会脱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