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分析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据此提出“应急动员”这一概念,并将提升应急动员能力纳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其三,研究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期间中国的应急处置与动员工作,对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促进党的工作不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1]。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动员的参与要求和期望值不断提高,随着新世纪以来危机形态的不断变迁,从应急管理角度去研究应急动员问题,对成功化解当前各种应急事件乃至未来的种种危机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本书以“危难——困境——化解——契机”为主线,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现实个案和热点专题为依托,从社会动员的现代化层面和社会发动层面这一双重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应急处置与动员的总体概况。全文将中国的应急动员能力置于全面变迁着的整个中国社会背景之下,着重探讨公共危机情势下的社会动员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改革开放以来应急处置与动员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其一,从党史角度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即是中国应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社会动员则是应急处置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个案的总结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研究,从特定角度反映出中国政府从原来的组织社会到动员社会、再到引导社会的变迁过程,可以丰富中共党史的解释维度。

其二,从党建角度而言,中国应急处置的社会动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本研究据此提出“应急动员”这一概念,并将提升应急动员能力纳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党在社会转型期应急处置和动员社会的能力,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考察其执政素质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现实规律式的系统分析,从一个侧面挖掘社会动员对中国共产党战胜执政风险的借鉴意义,可以拓宽党的建设研究视野。

2.实践价值(www.xing528.com)

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除了由来已久的自然灾害、战争和瘟疫等传统性危机,我们还面临着由于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各种现代性危机。中国政府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境遇下维系稳定发展的大局,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社会动员工作。因此,本研究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更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危机事件、更科学地发挥党的社会动员的时代功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以突发性和群体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应急事件不断发生,这对中国政府的执政地位既是一次次严峻挑战和考验,也是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和转折点。在与各种危机事件的斗争中,成功的社会动员是中国政府的强大武器。从社会动员角度去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对党和国家在危难中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其二,随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动员的参与要求和期望值不断提高,随着新世纪以来危机形态的不断变迁,从风险社会视域去研究党的社会动员机制,对成功化解当前持续蔓延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乃至未来的种种危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三,研究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期间中国的应急处置与动员工作,对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促进党的工作不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对党领导人民群众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