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倒闭:原因与影响

银行倒闭:原因与影响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行倒闭在弗里德曼对大萧条的分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银行倒闭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银行所有者和储户的资本遭受了损失;二是引起货币存量的急剧下跌。但是,他却认为,这并不是导致银行倒闭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在弗里德曼眼里,导致银行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他说: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它试图仅仅通过存款的乘数紧缩效应,进而通过资产的乘数紧缩效应来满足储户的货币需求。

银行倒闭:原因与影响

银行倒闭在弗里德曼对大萧条的分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银行倒闭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银行所有者和储户的资本遭受了损失;二是引起货币存量的急剧下跌。显然,后一项影响对经济整体来说更加可怕。“从1929年至1933年,总货币存量下降了超过1/3,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下降了超过42%;以绝对数值衡量,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了180亿美元”。[72]

那么关于银行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呢?弗里德曼承认,“20年代后期,个人、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的质量相对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而言出现了下降”。但是,他却认为,这并不是导致银行倒闭的最主要的原因。弗里德曼把贷款和投资的恶化分成两种:事前恶化和事后恶化。事前恶化,简单地从字面理解,也不难明白其中的意思。即在贷款和投资已经形成之前,对它的评估已经显示它不具优良的价值,存在较高风险。也就是说银行在借出贷款时,已经了解到贷款的质地不良。但是依然借出贷款,很可能是银行出于投机的考虑,对贷款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事后恶化,是指在贷款和投资形成之前,它是质地优良的,但是由于经济形式整体的恶化,或者其他个体的原因,导致贷款和投资恶化。比如,因为金融市场紧缩,企业融资困难,而导致企业金融链断裂,使得投资无法完成。弗里德曼做出这样的区分,只是想说明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贷款和投资恶化主要是事后恶化,而不是事前恶化。也就是说这些贷款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而恶化。他认为:“如果从总体上说,贷款和投资质量呈现下降的证据不充分,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种证据就更不充分了。”[73]显然他的着眼点是为商业银行辩护,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倒闭不是因为投资不良导致的。在他看来,即便资产确实有所下降,但它的影响“并没有使银行系统的崩溃不可避免或更有可能发生”。[74]但是,很遗憾,如果弗里德曼认为证明投资不良或者事前恶化的证据不充分,那么同样,他也没有信服的材料证明投资是良性的,或者证明事前恶化不存在。那么这就成为争议的焦点。

那么在弗里德曼眼里,导致银行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他说:

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它试图仅仅通过存款的乘数紧缩效应,进而通过资产的乘数紧缩效应来满足储户的货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银行持有的资产质量如何,任何原因导致的银行挤兑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合理的。银行不得不在市场上抛售资产,这不可避免地会使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尤其是债券组合市值的下跌,而不是特定贷款或特定债券出现违约,成为导致资本受损最为重要的原因,而资本受损又进一步导致了银行歇业。[75]

所谓通过资产的乘数紧缩效应来满足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以准备金应对挤兑,由于准备金数量下降,以及乘数效应的存在,银行存款总量就会下降。当银行超额准备金不足时,它必须抛售资产,补充准备金,而抛售资产行为本身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这样,问题就集中到非理性导致的债券市场的混乱上,弗里德曼甚至抱怨活跃的市场和连续的报价机制反而更容易对银行资本造成伤害。他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债券市场,那么“只要没有到期,债券很可能就以面值记账”,这样监管部门就不会降低对银行的评价,也不会诱发非理性的挤兑潮了。

弗里德曼的抱怨太过性情了。个体银行的抛售行为,是不会引起多重博弈的债券市场在短时期崩溃的。不能因为系统性风险的存在,而否定债券市场价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作用。但是这种规避风险和价值发现只是针对个体的,当整体出现风险,债券市场的这种意义就丧失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会出现整体性的风险。但是弗里德曼却似乎放弃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立场,他认为这时候,联储应该站出来抵御这种风险。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弗里德曼等于承认市场是存在缺陷的。

我们接下去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即便联储站出来为银行提供贴现,这是否真能最终使挤兑行为停止?我们无法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储户的信心是无法估计的。联储即便拯救银行,这也终究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无限增持政府债券,或者永远为商业银行提供贴现。人们说,历史无法假设,但是弗里德曼喜欢说如果,如果联储开始拯救银行,这样货币存量的下降就不会发生。那么我们也说说如果,如果即便拯救银行,货币存量仍然发生下降,储户的信心始终无法恢复,这该怎么办?

作为一项经济思想史研究,我们只是让思维驰骋,希冀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寻找方向。当我们评价弗里德曼的萧条史研究时,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弗里德曼的货币史研究体现了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方法,即通过供给—需求模式研究货币问题。在这个框架下,他特别注重货币供给的独立性,特别是货币存量对价格、收入以及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而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这也是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命题。他认为不应该让货币存量的短期波动影响经济,所以他始终认为应保持货币存量的平稳变化。然而美国大萧条却使货币数量论显出软肋,对于早期货币数量论者如此,对于弗里德曼来说依然是这样。弗里德曼的方法论使他更关注数据的变化,而不是人们对经济信息所作的反应[76],可是当数据上反映出美国大萧条早期经济变动对货币存量变动的影响时,弗里德曼也不得不承认这与货币数量论的传统观点是相违的。只是,联储体系私人保险金的下降以及联储未能及时下调贴现率[77],这些事实的存在使弗里德曼有理由把后来的银行倒闭以及货币存量急剧下降归咎于联储政策。这么做的理论意义是,弗里德曼可以宣称,1929年以后的货币存量下降,很难说是因为经济状况的变化使然,还是由联储政策导致。这样,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命题依然没有被证伪。弗里德曼撰写《美国货币史》的意图是通过经验证明货币数量论的有效性,但是他对于美国大萧条的分析,却并非没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他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使他巧妙地回避了有关挤兑产生真实原因的讨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金融机构信贷质量下降是否是挤兑的原因,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当然,我们通过描述他对大萧条的研究,可以发现,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立场与自由放任的古典立场是不同的,他所追求的自由,必须以中央银行保证货币存量的平稳变化为前提。与古典的立场相比,这确实是一种新自由主义

【注释】

[1]尹伯成,等.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

[2]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9.

[3]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0-31.

[4]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

[5]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3.

[6]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4-35.

[7]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0.

[8]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0.

[9]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1.

[10]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1.

[11]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4.

[12]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4.

[13]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4.

[14]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3.

[15]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304-305.

[16]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4.

[17]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320.

[18]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7.

[19]尹伯成,等.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24.

[20]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8.

[21]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321.

[22]其实各种各样的流动性陷阱都可能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需求增加,但同时货币供给量会减少。这对于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我们其实是不陌生的,在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5-237.)中也提到了这种事例,这就是股灾或者其他形式的证券市场灾难(比如次级债市场灾难)。股灾发生前,以股票为形式的实物资产利率持续走低,也就是股票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弗里德曼所说的套利活动趋向于消除各种利率的差异,并没有发生。或者说即便发生,也是以一种非常极端的形式发生。当股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以股票为形式的实物资产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比如股票的市盈率到了100倍以上,其利率就低于1%),这时出现了股票市场上的流动性陷阱,人们开始大量套现,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大幅下滑,乃至成为负值(即股价将下跌)。没有及时预计到这一局面,同时又是用通知贷款或者用货币市场拆借资金进行投机的人就会蒙受损失,通知贷款如果成为坏账,这会使存款数量下降,如果银行蒙受大量损失,会导致挤兑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说,影响货币供给函数的变量不会影响货币需求函数。所以,从根本上说,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最大怀疑者依然是凯恩斯主义以及相信流动性陷阱存在的人士。而接下去的问题,肯定就是,为什么套利活动没有消除各种利率之间的差异问题。我想弗里德曼后来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讨论政治思想,就与此有关,因为信息不公开等因素,导致市场无法进行正确的抉择,于是套利机制没有向良性方向发展。所以必须确立信息公开的民主机制,当然这是一个政治思想的问题,此处不再深究。

[23]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3.

[24]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3.

[25]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4-35.

[26]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6.

[27]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7.

[28]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7.

[29]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8.

[30]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8.

[31]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8-39.

[32]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9.

[33]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9.

[34]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5.

[35]纽曼,米尔盖特,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卷3)[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5.(www.xing528.com)

[36]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9-40.

[37]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38]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320.

[39]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3.

[40]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3.

[41]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3.

[42]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4.

[43]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4.

[44]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7.

[45]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7.

[46]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7.

[47]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7.

[48]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8.

[49]弗里德曼描述说,当时的社会舆论把经济的衰退理解为对经济扩张期不良影响的一种修正,参见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3-494。实际上,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就普遍持有这样的看法。弗里德曼批评这种观点说:它“混淆了货币与信用之间的界限,混淆了货币存量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于另一组成部分的弹性与货币存量总体弹性之间的界限”。另外,尽管1929—1931年的货币存量下降是由经济衰退所引起的,但是在弗里德曼看来,紧接着这段衰退之后,1931年美联储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直接导致了经济进一步的衰退和萧条。

[50]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6.

[51]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7.

[52]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0.

[53]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5.

[54]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0.

[55]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0.

[56]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1.

[57]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9.

[58]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9.一般而言Ba a企业债券收益率较高,但是风险也比较大。

[59]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0.

[60]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3.

[61]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1-222.

[62]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3-224.

[63]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6.

[64]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4.

[65]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7-228.

[66]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8.

[67]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8.

[68]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9.

[69]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9-230.

[70]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1-232.

[71]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7.

[72]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9.

[73]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1.

[74]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3.

[75]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

[76]1921年8月4日,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只有63.9,八年之后的1929年9月3日,这个指数上升到了391.2。以1929年美元价值估计的1921年GDP 是683.55亿美元,1929年为1014.44亿美元,涨幅是48.4%(参见U.S.Department of Commerce.Naty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EB/OL].http://w ww.huppy.com/kanharoo/GDPreal.htm.)。股市很明显是存在严重的投机风险的。

[77]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