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平衡公平分配与经济效率?

如何平衡公平分配与经济效率?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田国强提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效率、公平与法治,机会均等和经济效率是可以相容的。因此,仅将结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作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加以研究并不合适。此外,关于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定性研究较多,价值判断较多,定量分析如建立计量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相对较少。

如何平衡公平分配与经济效率?

在探讨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上,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促进,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障,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或动力。对立性表现在两者相互排斥,过分强调经济效率会导致公平的损失,过分强调收入均等化,会降低经济效率(信长星,2008)。但也有学者认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范一飞(1989)认为,公平和效率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从来就不存在牺牲一方而保全另一方的问题。蔡昉(2005)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公平本身就可以创造效率。田国强(2007)提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效率、公平与法治,机会均等和经济效率是可以相容的。周平轩(2014)认为,效率的提高会促进更高层次公平的实现,而公平的实现本身就体现对效率的促进,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交互同向的促进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既不是正相关关系,也不是负正相关关系,可能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Kunznets(1955)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Galor等(1996)通过对各国收入分配的研究,验证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Chang等(2008)认为,在低收入阶段,经济增长会扩大收入不均等,而在高收入阶段,经济增长会缩小收入差距。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各国差异较大,倒“U”型假说不一定成立(Gottschalk,1997)。国内学者对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也进行了深入探讨。郭熙保(2002)研究发现,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也存在。而李实和李婷(2010)利用中国的数据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没有对库兹涅茨假说给予足够的支持,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转型和政治因素都会产生收入分配效应。(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理论界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存在多种观点。就一般情形而言,政治角度大多是从政治稳定角度来构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企业角度大多是从资源配置角度来对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角度大多是从伦理规范角度来描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许多争论恰恰是因为没有科学界定公平与效率、没有正确对待公平与效率的缘故。分配公平不仅包括结果公平,还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同时也包括再分配公平。因此,仅将结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作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加以研究并不合适。此外,关于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定性研究较多,价值判断较多,定量分析如建立计量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相对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