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较大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会导致一批传统产业、过剩产能面临淘汰和转产,劳动者失业、转岗和就业不充分的现象将明显增加,因缺乏技能而不能适应新岗位和新业态需求的劳动者将首先受到影响。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8年的调查显示,在1 435个家庭收入下降的受访者中,无技能人员的比例达到78.47%;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人群家庭收下降的比较最高,分别占到24.49%和22.27%。难以适应经济新变化的中老年劳动力更容易受到影响;40—50岁和50—60岁受访者认为家庭收入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4.20%和21.61%,比2013年调查分别高出12.57和11.07个百分点。
2.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增收乏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市场需求尤其是国外市场需求出现持续下滑。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增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复苏的基础仍然较为脆弱。受其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许多外向型产业的订单出现明显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从而使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广大工人面临增收困境。与那些实现稳定就业的劳动者相比,在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就业的非稳定就业者(包括城乡自营工商业者、临时聘用人员等)的收入更易于出现严重下降,而这些非稳定就业者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低收入群体。因此,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的增长缺乏可靠支撑,从而使处于非稳定就业状态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失去了 动力。(www.xing528.com)
3.经济减速挤压增收空间
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经济价值剩余通过农村转移劳动力、农产品产销利差从农村向城市流出的格局尚未改变的条件下,经济减速会更大程度挤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空间,而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分布在农村和从事农村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2019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9 899万人下降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存发展条件极为恶劣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减贫难度十分巨大。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空间将受到挤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