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eh & Wu(2008)研究了由一个零售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具有随机产能风险的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比较了3 种不同的协调模型——供应商和制造商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协调,以及三方协调,发现有供应商参与的协调模型可以缓解随机产能风险造成的损失。 在离岸主供应商存在随机产能风险的情形下,Sting & Huchzermeier(2010)研究了企业向后备供应商采购时的合同设计,研究发现,一些强制性的合同条款会促进供应链的协调,而承诺合同会导致供应系统利润的净损失。 Wang et al.(2010)分别在随机产能与随机产出模型下比较了制造商的双源采购(即向两个不可靠供应商采购)和流程改进(即向一个不可靠供应商采购且付出努力改善该供应商的可靠性)策略,研究发现,在随机产能模型下,当两个供应商的成本相差较大时流程改进策略占优,否则双源采购策略占优;而在随机产出模型下,结论恰好相反。 Feng & Shi(2012)探讨了企业面对供应商随机产能风险时的多元采购策略和产品定价问题,求出了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的供应商选择、订货数量和产品定价最优决策。 Li et al.(2013)在采购商面临两个具有随机产能风险供应商的情形下,研究了外生价格和内生价格(即采购商在观测到供应商产能的不确定性之后再决定零售价格)模式中的采购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在内生价格模式中,供应商可通过改善自身的可靠性获得更多的订单,但在外生价格模式中,供应商没有改善可靠性的动机。 Qin et al.(2014)分析了采购的多源化对激励的扭曲效应:当零售商只向一个具有随机产能风险的供应商采购时,供应商对可靠性的改善会增加自己的利润,而当供应端变成两个供应商且这两个供应商之间存在批发单价竞争时,供应商对自身可靠性的改善不一定会使自己受益。 钱佳和骆建文(2014)分析了由一个零售商、一个主供应商和一个后备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其中主供应商有随机产能风险,后备供应商完美可靠,为降低供应风险,零售商可以向供应商提供支持,研究发现, 零售商对主供应商的支持强化了两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提升了零售商的利润。 Qi et al.(2015)研究了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面对一个供应商时的产能投资决策,其中实现的产能是关于投资水平的随机函数,企业可规定产能的使用方式来减缓甚至杜绝产能投资的溢出效应——产能投资给对手带来的好处,研究发现,溢出效应会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抑制每个企业的投资努力,严格限制的产能使用将导致不利的市场均衡。 Li et al.(2017)在响应定价模式下考虑了企业面对一个可靠供应商和一个具有随机产能风险供应商时的采购决策问题,其中响应定价是指企业在随机产能实现之后做出定价决策,分析了双源采购和响应定价这两种策略在应对供应风险时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这两种策略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个负面效应——商誉损失效应和收益损失效应:当商誉损失效应占主导地位时,上述两种策略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否则是一种互补关系。 Li& Arreola-Risa(2017)研究了一个追求公司价值(Firm Value)最大化的企业面对供应商的随机产能风险时的采购决策问题,其中公司价值采用资本性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公司价值依赖于产能的均值和方差,但是最优订货量却与产能的均值、方差无关。 Hwang et al. (2018)在供应商存在随机产能风险情形下发现,尽管批发单价合同(Wholesale Price Contracts)非常简单,但是当供应商的谈判力很强时,该合同在激励供应商流程改进或过量生产方面依然是有效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