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不计其数,可以说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理解和阐释。
在我国古代,幸福并不是一个单词,而是由幸和福组合起来的复合词。《说文》如此解意: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可见,古人把个人的幸福更多地寄托于社会的安定与神灵的庇佑。
早在古希腊,著名的雅典政治家梭伦就曾与吕底亚的国王克洛苏探讨幸福话题,认为财富不能决定幸福。此后关于幸福的话题一直是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主题,而且把"人生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幸福"作为西方坚定不渝的真理。
据传在古埃及,人死后当灵魂进入天堂时,守门者会问两个问题:一是你找到幸福了吗?二是你给他人幸福了吗?只有回答是肯定的,灵魂才能入堂正寝。
有学者收集并研究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大家对幸福的论述后得出结论:幸福是以一些并非充分的物资和客观条件为基础,最终归于一种精神境界的人生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一定价值判断中得到自身满足的主观感受。这一定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幸福的最终归因是人生体验。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幸福就是基于一定物质基础的主观满足感与积极意义的结合。这一定义与《辞海》将幸福解释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以及《不列颠百科全书》强调道德对于幸福的作用基本一致,亦即幸福的本质属性是其主观性,而其他所有物质的、客观的因素都是依附条件,最终都将归置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自觉体验。
所谓幸福的主观性包括三层意思:(www.xing528.com)
一是讲幸福的本体。幸福是人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主观性体验或感受;
二是讲幸福的本源。幸福的感受由幸福的客观存在决定,但幸福感是一个变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适应性和求变心理的作用下会逐渐减弱,有时尽管幸福的现实依然存在,但幸福的感觉却荡然无存,这就是主观对幸福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讲幸福的本质。20世纪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罗素曾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质。七个音符能谱写出无数美妙乐章,七种色彩能描绘出万千壮丽画卷,我们讲幸福的主观性,其奥妙就在于幸福是丰富多彩的,幸福感知也是多种多样的。当年燕妮为马克思抄写堆积如山而又涂改凌乱的书稿,连马克思都深感妻子太过劳累,燕妮却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我坐在卡尔的小房间里转抄他那些潦草不清的文章,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说,我如果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恐怕现在的年轻人也已很难理解她在那个年代的心情。
幸福的主观属性所包含的幸福本体、本源和本质,都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因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判断标准,理所当然就有什么样的幸福理解、幸福感知和幸福追求。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做到:"我的幸福我做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