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有别于国内其他11个自贸区。海南是一个全岛性自贸区,是全国唯一包括农村和农业的自贸区。因而,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区域如何划分,特别是经济外向度处于很低的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其路径如何设计,是当前海南省应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迪拜案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其由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的发展阶段快速迈向世界经济发展样板的成功经验。海南省可结合自身特点、优势和发展实际,参考迪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是按照全岛“一座大城市”的理念,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功能区分。国际经验表明,功能区的划分可以进一步明确产业方向和战略布局。目前,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速度不一,东西发展不平衡,这就必须加强“多规合一”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统筹协调,按照全岛“一座大城市”的理念,做好功能区分。
二是探索成立具有市场化职能的法定机构。迪拜自贸港模式是,实行政企合一的运营管理模式。杰贝阿里自贸区管理局是一家拥有政府职能的实体公司。这类企业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比较多见,其优势在于市场化运作,政府职能可以被高效执行,有利于投资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可考虑从行政机构改革角度出发,结合海南实际情况,探索设立法定机构来运营和管理自由贸易港,既可以高效执行政府职能,又有较高权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
三是建立自贸区智力支撑网络。迪拜最大的经验就是集聚了全球最优质的资本、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建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智力支撑网络,可考虑邀请诸如新加坡、荷兰阿姆斯特丹市、迪拜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建立自贸区国际咨询智库网络,吸收世界最前沿的发展理念、最先进的科技技术,高标准、高起点谋划自贸区整体发展战略。
四是探索实行“前港+园区(中区)+后城”的产业模式。目前,海南面临的问题是港口发展滞后、设施不完善、带动作用小、港口与园区联动不紧密等。要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立足港口,必须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可考虑按照“南北两极带动”的思路,北部以“海澄文”经济圈为中心,南部以“大三亚”经济圈为中心,探索实行“前港+园区(中区)+后城”的产业模式,带动三者有机联动发展。(www.xing528.com)
五是构建统一管理平台,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更好地促进自贸区内货物自由流通,避免行政分割产生的货物流动障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应积极建立统一、科学的大平台管理体制,将区内的海关、检验检疫、港口、交通运输等纳入统一信息管理平台,避免各行政服务部门在形态、功能、政策、监管模式上的相互交叉,以及功能和资源利用的单一化、分散化。建议海南省统筹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各行政服务管理部门在功能、政策、监管、法制等方面的整合,做到综合互补平衡。
六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外资企业到海南来,最关心的往往是能否得到国际标准的有法律保障的专业服务;民营企业最关心的是地方领导人变更后既定事项能否继续推进。政府不能仅仅通过减税、简政放权来吸引外资,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建议:一是加大引进在建筑工程、园林设计、争端仲裁、国际结算、知识产权、海外融资、商业投资策略、跨国贸易、财税融资、购买咨询、审计、评估、注册会计师、国际法、海洋法、商业广告等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力度,推进服务要素的聚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服务环境;二是充分用好、用活、用足海南特区立法权,为中外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三是可借鉴杰贝阿里自贸区在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做法,给予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投资、雇工、经营、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更大便利和自由,进一步简化负面清单的内容,以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且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
(《今日海南》2018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