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自贸试验区已发展到11个,呈现园区面积显著增加、差异化改革试点、产业更丰富、更好地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等新格局。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探索,将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节点,是贸易强国的通道窗口和口岸,是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承载区。建设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包括对标国际新协定,如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以及对标国际上的好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这种对标简单地视为对标优惠政策。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有系统观,梳理总结迪拜、新加坡、鹿特丹、伦敦、中国香港等地的经验。其中,主要涉及8大要素,即港区一体化、监管制度、组织架构、税收政策、资金流动、港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腹地经济等。当然,自由贸易港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板,应在关注自身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色。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监管,建立充分授权的集成管理机构,实施清晰透明的税收政策,鼓励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等。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20位的中国港口,如上海、深圳、广州、舟山、天津、青岛、大连、厦门等,其中大部分有自贸试验区,有望率先进入自由贸易港行列。
(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各地自贸试验区地理位置不同,改革任务也各有侧重。比如,有的着重建设枢纽港口和物流中心,如郑州双枢纽模式;有的主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如在国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有的打出国际文化和旅游合作牌,如西安对外文化交流;有的建立有针对性的合作机制,如辽宁面向东北亚合作;还有的注重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如上海建设国际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三大平台。
(三)成为高质量高水平利用外资的示范地。2017年国务院5号文件指出,要支持外资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国务院39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将在12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油站、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希望把外资引入中西部地区,使整体的产业分布更加均衡,包括实现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开放、制度成本优势的转变等。目前,中西部地区有5个自贸试验区,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四)探索试点差异化制度创新。各地自贸试验区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差异化改革。东北要振兴,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点;浙江舟山要推进油品全产业链的制度创新;重庆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可以打造为内陆型经济的新高地;陕西要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作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上海正在加强开放创新相结合的改革试点,要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www.xing528.com)
(五)率先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制高点之一。在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中,我国目前的营商环境排名第78名,相比2013年的第96名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还是比较靠后的,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站在新的起点上,自贸试验区建设可在营商环境改善上有新探索,积累好经验。比如,辽宁自贸试验区在“申请建筑许可”方面大胆简化,包括土地、建筑项目的审批都有所简化。如果能够成功,就可以向全国推广。
(六)形成自贸试验区和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会发现不少工作难点和“不对称”现象。例如,如何把为国家“试制度”和为地方“谋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再如,许多改革任务超出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范畴,如政府转变职能。这就至少需要在地方一级政府层面展开。解决“不对称”问题,形成联动机制是一个好方法。具体包括:自贸试验区与城市发展目标的联动,与地方一级政府转变职能的联动,与城市重点产业发展的联动,与其他产业园区的联动。这样做,可以拓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应用范围,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和政府组织层面的对接,丰富制度创新的差异化探索,提升企业和城市居民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解放日报》2017年1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