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是为局部地区的发展实施特殊政策,而应立足“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为我国面向全球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进行先行先试,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全球化潮流中赢得主动。总体来看,试验区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一是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区。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居民服务消费提升的需要,高端服务业和服务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尤为明显。在全球新一轮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中,服务业开放与签署投资协议成为新的重点。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服务贸易将是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试验区可先在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深度和广度上大胆尝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试点内容,进而参照发达国家和国际上高水平自贸区的服务开放模式和标准,尝试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服务业开放。通过放宽准入门槛和经营范围限制、拓展开放领域等,吸引境外服务业投资者进入当地市场,有效促进服务业竞争、提升服务水平,为我国在更高水平的国际服务业竞争中打造开放高地、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是金融开放创新先导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高水平开放区域。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共同驱动试验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通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探索金融服务业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全面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和产品创新,推进跨境投资、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金融资源为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培育各类金融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和服务业的发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为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专业、便利、高效、安全的金融发展环境,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积累经验。
三是高标准国际化投资管理体制和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适应国际发展趋势,改革现行的外资管理体制。通过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简化和优化外商投资审批和工商登记制度、试行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备案管理等,对现有投资准入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在保证资本流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策体制上的改革突破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跨境投资便利化程度,为境外投资者带来巨大开放红利。与此同时,应加快形成既符合现行税制完善需要、又符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税收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产权登记制度,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提升人员往来便利化,探索建立一个要素集聚、自由便利、高效便捷、内外平等、法制规范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首先在试验区开始先行先试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政府职能改革等众多领域,商事注册制度改革的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www.xing528.com)
四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自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来,上海港发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和自身综合优势,各项建设指标快速发展,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作为上海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和重要载体,试验区应以促进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和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通过在贸易、投资、运输、物流和航运金融等方面进行自由化探索,深化物流和航运的对外开放、强化国际贸易集成功能;通过推动港口、物流的综合发展,拓展现代物流与航运服务功能,提升上海在全球物流、航运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加快推进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进程。天津、福建、广东试验区也具有相类似的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五是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升级综合载体。海关特殊监管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承担着为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积累经验的重大责任。但近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存在着种类过于繁多、管理体制错综复杂、政策设计不尽统一等问题,降低了行政管理与监管效率,增加了企业入区选择的机会成本,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新型业态发展的需求。2012年国务院58号文提出整合不同类型区域,要完善政策和功能、强化监管和服务、促进转型和升级。上海试验区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多种海关监管区域类型,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大力拓展新型贸易业态、创新监管模式、整合促进政策,在通关便捷、贸易便利、功能多样和政策开放等方面营造与国际管理最为接轨的便利化环境,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和转型升级的试验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