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域合作的顶层设计
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结合当前新基建的重要任务,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的研究与规划。可由各地的经信委牵头成立专门的联合委员会,对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的目标、地域、时间以及资源调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商讨,加强区域间的政策协同,无论是传统的信息技术制造业,还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在各地优势的基础上,加强统一规划和调整。同样由联合委员会牵头,并获得各地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区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和整合,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各地要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强区域沟通与协调,避免资源浪费与省市间、城市间的恶性竞争。通过有效协调区域内的各种政策制度,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2.加强长三角地区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的对外开放
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一定是一个开放的集群。要发挥长三角区域对外开放运营的经验优势,进一步引进外资,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支持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同时在信息产业集群内引入国际化的技术、经验、资本和人才等要素,支持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虽然很多研发机构都设立在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也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吸收中心城市创新链的扩散溢出效应,并鼓励区域内信息技术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机制,推动区域内企业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与此同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产业合作和经贸交流,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优势产能的对外输出。
3.深化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益共享产业链(www.xing528.com)
一方面,要整合长三角各地方的信息技术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地方(城市)分工协作体制,打造有效衔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组织体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如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在集成电路产业上都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可以在联合发展的同时又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再如,上海曾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1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打造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那么江、浙、皖可以采取措施主动嵌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链,联合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强化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可考虑将一部分产业向长三角的中小城市转移,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专业化的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体系完备、合作有序的城市群产业链。除了产业分工布局之外,还需要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聚集信息人才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合作等多方面加强长三角的地区协作,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发展潜力,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4.推进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示范区
鼓励上海、浙江等地的优势信息产业园区开发商与长三角其他地方共建,推动一批跨省市、跨城市的新一代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合作园区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如安徽省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由苏州旭创科技光模块产业园投产,园区将在铜陵布局5G 高速光通信模块,迎接5G 商用浪潮。这种跨区域的园区合作如能进一步推广,将极大促进长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引导国内其他区域的领军企业进驻长三角,支持优势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的企业集团,通过领军企业带动整个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园区之间、企业之间创新合作方式,探索产业园区“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依托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建设,在长三角范围内建立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端制造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