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于1890年提出(马歇尔,1964),他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将在特定地区由小型专业化企业形成的集聚称为“工业区”(吴亚菲,2017)。马歇尔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企业组织间的劳动力要素间接表明企业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并且进一步阐述知识信息的扩散是创新的源泉,不断地创新使区域内企业的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宋江飞,2010)。马歇尔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他不仅发现了集群这一重要经济现象,而且研究了集群企业之间的客观协作行为、聚集经济表现形式,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以后集群研究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魏剑锋,2010)。
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引入并普及了“产业集群”(business cluster)这一概念,他首次用“产业集群”来对集群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其1998年发表的《产业群落与新竞争经济学》中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区域集中的、业务上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总称(曲洪建,2019)。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并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非来自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是由各种产业集群所组成,这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或由此而造成的竞争劣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况(宋江飞,2010)。(www.xing528.com)
紧随波特之后,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其著作《地理与贸易》(1991)中通过研究也认识到了地理集聚的重要性(Paul Krugman,1991)。保罗·克鲁格曼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此后,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也成为各国或地方政府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