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生态文明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而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对其内涵的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承认自然内在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生态文明的内涵的分析介绍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最早的意思是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被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主要指的是,自然界诸主体、诸体系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已有记载,如《周易·乾·文言》中载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讲“辟草味而致文明”。以上所谓文明指的是社会面貌的开化,光明的状态。在西方国家中的文明是比较普遍的用语。1961年出版的法国《世界百科全书》提出“文明”一词主要指“开化的社会”“社会的高度发达”“文明事业”等。1964年《英国大百科全书》中称文明的内容包括语言、宗教信仰、道德艺术人类思想的表述。1978年《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称:“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水平和程度。”[66]简而言之,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

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北京林业大学的贺庆棠博士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可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或许我们可以分为政治制度方面、物质形态方面、精神领域方面。政治制度上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社会中心议题之一;物质形态方面,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体系;精神领域提倡生态文化的传播,大力加强生态和环境教育,宣传绿色科技知识,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提高生态意识。总之,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的社会文明形式,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协调统一、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生态文明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和谐统一的生态机制,从而达到经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涉及了政治、物质、精神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制度、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而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明。它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一种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所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局面,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是以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律性与自觉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融的。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对其内涵的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

1.在自然观上,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自然观

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人们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造成大量的污染,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西方学者在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单独存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这种和谐的自然观是现代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为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我们要树立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相统一,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在价值观上,承认自然界自身的价值,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www.xing528.com)

常言道,“思想决定成败”,是指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万物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我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承认自然内在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传统经济发展价值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没有价值存在,这种无视自然价值的发展观,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价值的沦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自然界不仅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它自身也具有内在价值,人类在审视自然经济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它本身天然生存权利的存在。因此,我们应从体系的高度重新认识自然界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树立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态价值观,将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在生产方式上,要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

传统经济发展单纯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肆意破坏上。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破坏了生态与环境的和谐,造成了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的生产方式。在生态文明的几种建设中,生态产业文明是其建设的重点,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支撑,因此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绿色技术等手段,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实现,以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共赢局面实现。

4.在生活方式上,改变传统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增长迅速,人们大力生产,过度消费,社会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人们越来越难以满足的消费欲望,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的不断加重,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单纯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不仅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资源的消耗,既满足了人类自身需求,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能够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