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经过了空间由小至大,功能由简至全,品质由低到高的过程。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最先进行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开发,其发展的模式与阶段对我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日本地下商业不同阶段的具体案例分析,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代:狭长的地下商业通道
早期地下商业空间依托于城市地下过街通道而出现,主要代表有东京涩谷商业街、名古屋站前地下街等。第一代地下商业街依托城市地下通道,其街道宽度较窄,且均为平面布局式,与地上建筑缺乏联系。该类型的地下商业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步被改造甚至淘汰。
(2)第二代:综合功能配套布局的地下商业空间
随着城市的综合规划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被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中,综合功能配套布局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始大规模建设。对比第一代地下商业街,第二代地下商业空间充分考虑了配套功能、停车设施、地下管廊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空间布局也由原先的狭长形平面发展成为网状平面,更趋向地下商场空间模式。这一代的地下商业空间代表有札幌地下街、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等。
(3)第三代:与地下交通枢纽同时开发的商业空间(www.xing528.com)
如果说第二代是前置于地铁站建设,那么第三代则与地铁站同时期建设,如新宿南口、福冈天神等都是此种类型的地下商业空间。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同一时期产生了大量此种类型的地下商业空间,日本由于地下商业空间开发较早,80%的地下商业街建于此之前,随着地铁站点的建设完善,第二代地下商业空间逐渐发展为第三代地下商业空间。
(4)第四代:与城市更新结合的地下商业空间
随着城市旧城改造、城市中心区再开发策略的开展,城市地下商业空间逐渐成为启动城市新中心的强心剂。依托城市地下商业,紧密联系地上公共空间、重要建筑与城市交通空间,形成城市地上地下协同发展的新中心。这一代的地下商业空间更多的是通过第三代扩张发展而成,例如名古屋荣町、汐流中心区地下商业街区等。同时,人们对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提高了其空间的品质特征。
西方其他国家的地下商业空间,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地下商城,连接地区公共建筑与开敞空间,从而带动城市再次发展,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对地下商城的建设,串联起地上10个地铁站点,占地面积达400万m2,联系了地上千余家店铺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而带动了地面城市的复兴(图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