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设“美好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但总体观察,作为城市空间有机组成部分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与“美好城市”的建设要求距离尚远。重视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满足各类人性化需求,实现地下空间的公共属性回归。
近年来,建设“美好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但总体观察,作为城市空间有机组成部分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与“美好城市”的建设要求距离尚远。除了一些城市的地铁站点在色彩辨识、城市文化体现方面做出努力,部分地下商业设施偏向活泼、青春气息之外,绝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粗犷、单调、阴暗、沉闷、不适甚至是迷失、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工程性”“经济性”远大于“人性化”考虑,未能切实体现“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是城市规划的本质和根底,对处于社会、经济激烈转型中的我国来说,人本主义不应成为地下空间规划中被淡忘的角色。就此,笔者尝试提出如下改进策略:第一,系统化城市地下空间标识设计。改变现有各类地下空间外观缺乏统一形象、出入口不明显、地上显现物布置分散等不利局面。第二,“公共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突围的关键。重视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满足各类人性化需求,实现地下空间的公共属性回归。探索演艺博览、休闲娱乐、创意文化、旅游体验、大众教育等功能的积极引入,最终从满足需求,到引导需求乃至创造需求。第三,从艺术性、个性等角度优化重塑地下空间内部环境。通过科技创新改变多数地下空间尺度小而封闭、通风差、自然光线不足、湿度大、空气污浊等固有缺陷。提高内部空间可识别性,与城市文化、历史要素、时尚元素结合,提升地下景观的艺术性与个性,创造独特活力,激发更广泛的人文体验交互。第四,关怀和保障弱势群体在地下空间中的特殊需求。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可通过电梯化、扶手化、渐缓坡等方式,营造无障碍、友好型地下空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