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在中国具有特殊且多元的价值。就历史维度而言,传统村落是资源的汇合地、工艺的发源地、文化的聚集地以及传统的延续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保持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最深厚的底蕴。遗憾的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诸多的传统村落却在此过程中变成了落后的代表。现状杂乱、发展缓慢、文化缺失、自信丧失等现象较为常见。我国的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成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元因素的影响使传统村落的特质文化及其价值不断萎缩。科学、合理、有效地帮助传统村落挖掘、传承、整合、创化、优化资源与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对乡村建设寄予厚望。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总要求。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提出村容村貌提升,更明确“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
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主张:新农村建设要适应逆城市化趋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要建设有历史传承的新农村,有主体性的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新农村,可经营的新农村,共富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最终的目标是让乡村人过跟城市人不一样的生活,过上比城市人更好的生活。(www.xing528.com)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乡村也为广大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无限蓬勃的灵感。无数艺术家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带去了艺术,也为乡村带去了变化与活力。艺术以一种温和的手段,整合了传统村落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唤醒了农民的自主意识与尊严。除却自然山水田园、风情民俗建筑、当地特色文化等可以直接“拿来”的遗产要素外,立足于乡村的艺术更是一种生态自然的经济资源,能够巧妙地将现当代科技与传统田园、民居结合,并打开我们对世界的新的想象,拓宽边界,用新的艺术手段、文化创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乡村复合型经济体系的发展,推出乡村特有的文化品牌,让我国传统村落发展与建设找到一条新的尝试道路。
当然,艺术于乡村振兴不只限于乡村风貌,更不只限于设计时尚的民宿和艺术教师的支教,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并读懂艺术,就会发现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割断,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大众发生了紧密联系,扮演着一种动态激活的身份。在传统村落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艺术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激活性、生态性、在地性和生长性。艺术之于乡建,其内涵一方面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村民的参与性创作。换言之,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系列化的创造过程、事件展演以及偶发和派生等多种形式。可以说,艺术不仅对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发挥作用,而且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以及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对多地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探索传统村落的特质文化与特质资源该如何挖掘、恢复、传承、创化,是“美丽乡村”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美丽乡村”战略的价值体现,更是研究艺术振兴乡村路径不可缺失的部分及时下探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