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生产模式的转变的介绍

俄罗斯生产模式的转变的介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这一特殊阶层成为后来工业化的主要支撑力量。俄国从此以拥有大规模数量的产业工人而进入欧洲工业化国家行列。但由于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水系,所以俄国的航运较为发达。为了应对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俄国逐渐产生了新兴贵族与企业管理阶层。

俄罗斯生产模式的转变的介绍

17世纪,封建制的俄罗斯在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中逐渐出现手工工场(Фабрика)。这种经济生产实体包括官办手工工场、私人手工工场和外商创办的手工工场三种形式。(陶惠芬,2007)21官办手工工场主要从事皮革加工、玻璃生产和冶金业。其中,图拉的冶金手工工场成为未来俄罗斯重要兵工厂的雏形。以场主身份划分,私人手工工场可划分为农庄主和商人两大类。私人手工场主要涉及烧碱、制革、烧砖、酿酒、制盐、炼铁等领域。有的私人手工工场在人数上达到上万人规模。外商创办的手工工场有水力鼓风炼铁场(1632年,荷兰商人建)、玻璃场(1624年,瑞典人建)、炼铁场(1639年,丹麦人建)。

上述三种类型的手工工场是俄罗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生产基础。这些过渡性的手工工场在生产和销售产品过程中采用了精细化分工,开始雇佣工人,逐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交流。在与西方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手工工场主引进了西方技术成果和交易形式,同时扶持了俄罗斯的商人资本家阶层的成长。俄罗斯这一特殊阶层成为后来工业化的主要支撑力量。

从1804年到1860年,在欧洲经济及技术发展的促进下,俄国生产模式发生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手工作坊转向手工工场;第二次是从手工工场转向机器工厂。其间,雇工数量增加8.6倍,生产效益不断增加。以机械制造业为例,从1851年至1860年,俄国机械制造厂从19个增加到99个,机械制造业的雇工人数从1470人增加到11600人。生产产品可以满足60%的国内市场需求。如果以1825年机械制造厂每位雇工生产产品的数量作为基数,则该基数比1804年增长125%,而1863年的产量比1825年的基数增长490%。(Ковнир,2011)177-178

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手工工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向各大城市、地区的中心聚集,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封建制俄国衍生出两个新阶层:企业资本家(靠手艺致富的工匠、庄园中被解放的有手艺的农奴和中间商)及雇工(城市中破产的小手工艺者、乡村中的家庭艺人、猎户和以工代役的农奴)。与此同时,以往的村落在手工工场聚集过程中逐渐形成专业化生产中心,即未来城市的雏形。莫斯科州的丝织品、特维尔州的鞋、雅拉斯拉夫州的麻织品以及科斯特罗马州的木制品成为未来城市的代言品。这些手工工场奠定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基础。技术引进伴随着雇工集中化管理的需求,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17世纪中叶是俄罗斯城市化发展的小高峰。1649—1652年俄罗斯境内除乌克兰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外,共有216座城市。到17世纪末,全俄共有5.25万户城市居民。莫斯科当时有20万人。(陶惠芬,2007)22经过1个半世纪到19世纪中叶,1811—1863年俄罗斯的城市已经发展到1032座,城市人口达到600万。(李宝仁,2008)25

19世纪俄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奴制改革、经济需求以及工业化集成规模逐渐加大等因素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www.xing528.com)

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前,俄罗斯土地的所有权主要掌握在皇亲国戚、贵族、大地主和教会总管等领主手中。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分为自由农民和农奴。自由农民靠租赁土地耕种生活,可以自由迁徙,改变居住地。农奴则属于领主的私有财产,被领主任意处置、婚配或买卖。一方面,农奴制为领主取得农业收入提供了基本的劳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农奴制限制了农奴的人身自由,阻碍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19世纪初,俄国上层社会取缔农奴制的呼声不断高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俄国知识分子认为农奴制是造成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858年俄国有大约2300万农奴。他们被“圈”在领地中,既没有人身自由,又不能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诏令废除农奴制,解放了1000万农奴,从农奴主手中释放出1/3的土地权,迈出了俄国近代史上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最关键的一步。自由农民以及被解放了的农奴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俄国工业化的最廉价劳动力。俄国从此以拥有大规模数量的产业工人而进入欧洲工业化国家行列。

俄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从1858年到1897年,俄国人口从7400万增加到1亿2640万。同期,城市人口达1700万。(Ковнир,2011)231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社会基础。城市居民对住宅、交通饮食等日常生活的需求又为工业化提供了发展的理由和空间。

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各种产业的发展不论在地区分布还是在行业分布上都不均衡,缺少国家级的战略性规划。以交通业为例,由于国家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缺少统一规划和施工,俄国的公路建设十分缓慢,乃至俄国人提及本国的道路都会引用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卡拉姆津[3]的名言加以讽刺:“俄国有两大悲哀——傻瓜与路。”但由于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水系,所以俄国的航运较为发达。特别是在19世纪初期,俄国在原有水系基础上建设了运河网。19世纪以后,俄国蒸汽船造船业迅速成长,蒸汽船逐渐成为俄国的主要水路运输工具。1815年,涅瓦河上行驶了第一艘蒸汽船。从1840年到1860年,俄国内河行驶的蒸汽船从40艘增加到339艘。(Ковнир,2011)179俄国的铁路运输业从19世纪30年代起步,到19世纪末期,已经成为拥有最长铁路线的国家。俄国铁路建设还带动了其钢铁制造业、采矿业、电报、电话、信号、铁路沿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行业的发展。

俄国工业化发展依赖于俄国金融体制与银行业的完善。为了应对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俄国逐渐产生了新兴贵族与企业管理阶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