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欧考察使彼得一世大开眼界。他看到俄罗斯与西欧的差距,决定奋起直追。为此,他制定了“破窗入欧”改革发展战略。
在政治上,彼得一世引入西欧国家的部分政治制度,取消俄罗斯原有的贵族杜马(即贵族议会),建立由参议员组成的直属沙皇的枢密院,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新建11个委员会,分管军事(包括陆军和海军)、财务、税务、商务、矿务、工场、外交、司法、检察等职。设立中央集权的州级、省级、市级行政机构和激励普通公民上进的文武官吏升迁制度。为了摆脱陈腐的东正教束缚,彼得一世一方面支持东正教实现从教规、教义到礼制的宗教改革,另一方面命令皇亲国戚从莫斯科移都圣彼得堡。
在经济上,彼得一世采取促商重税政策,在发展商品市场、鼓励国内外贸易通商互惠的同时,狂征暴敛、按丁课税,以增加国库收入。另外,从1700年开始,政府监管并部分回收东正教教会财产。为发展贸易、备战北方战争,从1703年起,彼得一世下令开凿运河、建立码头;陆续兴办采矿厂、冶炼厂、武器厂、造船厂和纺织场,以生产高质量的大炮、枪支弹药、船舰以及其他军需用品。在各项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俄罗斯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各种原料、产品丰富充盈。以生铁产量为例,17世纪末期,俄罗斯的武器生产原料只能依赖进口,而仅过了20年时间,1718年俄罗斯的生铁产量已经达到160万普特,直逼当时的强国大不列颠的生铁产量(年产180万普特)。经济改革的成果为俄罗斯军事扩张提供了物质保障。(Алексеев еt аl.,2018)18
在军事上,彼得一世在扩建陆军的同时,缔造了强大的海军。他通过实行义务征兵制,扩充兵源;通过采取聘用外国军官、保送本国贵族子弟到国外学习军事、开办各种军校(例如海军学校、炮兵学校、工程技术学校、通信技术学校、翻译学校)和引进先进武器等措施提升俄罗斯军队的素质和作战能力。
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彼得一世实现了领土扩张、称霸欧洲的梦想。1700—1721年间,彼得一世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向瑞典发动“北方战争”。北方战争以俄军大胜为结局,从此,俄罗斯不仅扩大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而且成为濒海国,从波罗的海直驶欧洲。彼得一世在赢得北方战争胜利后,改沙皇俄国为“俄罗斯帝国”,启用“彼得大帝”(Петр Великий)称谓。至此,彼得一世的“破窗入欧”战略初步得以实施。国家现代化更深刻的内涵体现在观念和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彼得一世在俄罗斯推行“脱俄入欧”战略的过程中注重改革俄罗斯的文化。他认为俄罗斯是野蛮的民族,一方面需要用野蛮的方法加以脱俗,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文化改革完成教化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彼得一世向身边幕僚(例如大主教费奥方·普罗科波维奇、受过西方教育的历史学家塔季谢夫[23]等)以及在微服访问西欧行程中遇到的学者、政客广泛征求意见。(陶惠芬,2007)17-26
彼得一世通过实施全方位改革方略,使俄罗斯再次与西欧文明接轨。西方近代科学通过体制化的形式向俄罗斯社会注入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规则。如果说,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为俄罗斯近代崛起绘出一条现代化进程的明线,那么,东正教信仰、工匠传统的继承与传播模式则是推动或阻碍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暗流。
伴随着西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渗透,俄罗斯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
【注释】
[2]维彻(Вече):市民大会。
[3]奥列格(Олег):879—912年在位。
[4]伊戈尔(Игорь):913—945年在位。
[5]奥列格与拜占庭皇帝分别于907年和911年两次签订和平条约。
[6]也有传闻,伊戈尔没有被希腊人所杀,而死于不堪重税的德列夫利安人之手。
[7]奥莉加(Ольга):945—969年在位。
[8]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980—1015年在位。
[9]希腊火(希腊语Υγρб Пυρ):是拜占庭帝国所利用的一种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为早期热兵器,主要应用于海战中。“希腊火”或“罗马火”只是阿拉伯人对这种恐怖武器的称呼,拜占庭人自己则称之为“海洋之火”“流动之火”“液体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备之火”等等。(www.xing528.com)
[10]伊凡三世(也译作“伊万三世”,Иван ІІІ,1440—1505):1462—1505年在位。
[11]东正教普斯科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依(Филофей)认为: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东正教的世界中心转移到莫斯科。第一罗马(古罗马)衰落了,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与天主教缔结合并协定陷落了,领导基督教的重任落在第三罗马(莫斯科)的肩上。“第四罗马不会出现。”
[12]瓦西里三世(Василий ІІІ,1479—1533):伊凡三世之子,1505—1533年在位。
[13]伊凡四世(也译作“伊万四世”,Иван І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1584):第一位全罗斯沙皇,1547—1584年在位。瓦西里三世的长子,伊凡三世之孙。因其性格暴烈、镇压手段残忍而被称为“伊凡雷帝”或“伊万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
[14]米哈依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Михаил Фёдо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1596—1645):被选出的罗曼诺夫王朝首位全罗斯沙皇,1613—1645年在位。
[15]17世纪,俄罗斯在国家机关供职的贵族几乎都识字,在市民及下层居民中已有不少人识字。
[16]安德雷亚斯·维萨里(Аndrеаs vаn Wеsеl,也常作Аndrеаs Vеsа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医生,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543年维萨里出版专著《人体的构造》。这一事件被视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之一。
[17]马格尼茨基(Леонтий Филиппович Магницкий,1669—1739):俄国数学家。其编写的《算术》是18世纪前俄国学校数学课的基本教科书,具有广泛影响力。
[18]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俄国第一批本土科学家之一,在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历史、工艺制造等领域均有建树。
[19]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Ромáнов,1629—1676):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全罗斯沙皇,1645—1676年在位。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之子,彼得一世的父亲。
[20]彼得一世(Петр первый,Пе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72—1725):全罗斯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1682—1725年在位。从1721年起,改国制、国名,自封为彼得大帝(Петр Великий)。
[21]列文虎克(Аntоnу vаn Lееuwеnhоеk ,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改进显微镜并建立微生物学,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
[22]爱德蒙·哈雷(Еdmоnd Наllеу,1656—1742):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计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
[23]瓦西里·尼基季奇·塔季谢夫(Василий Никитич Татищев,1686—1750):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撰写了第一部俄罗斯通史,是俄罗斯历史地理学奠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