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面积达99.5万公顷

吉林省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面积达99.5万公顷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一等地1.面积与分布吉林省一等地面积为99.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2%。其中旱地70.3万公顷,占二等地面积的81.6%;水田14.7万公顷,占17.1%;水浇地1.1万公顷,占1.3%。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和吉林市为主,占二等地的84.5%。

吉林省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面积达99.5万公顷

(一)一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一等地面积为99.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2%。其中旱地70.1万公顷,占一等地面积的70.4%;水田28.1万公顷,占一等地面积的28.3%;水浇地1.3万公顷,占一等地面积的1.3%。

一等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和吉林市为主,占一等地的84.4%,其余地区仅占15.7%。分布情况见表1-19、图1-11。

表1-19 一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11 一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一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新积土、水稻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一等地面积的81.9%。其中草甸土面积为23.6万公顷,占一等地总面积的23.7%;黑土面积为21.8万公顷,占一等地总面积的21.9%;黑钙土面积为16.7万公顷,占一等地总面积的16.8%;新积土面积为10.2万公顷,占一等地总面积的10.3%;水稻土面积为9.2万公顷,占一等地总面积的9.3%,见图1-12。

图1-12 一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一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中阶(河流高阶地、冲积洪积平原),耕层质地以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上松下紧型为主;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无明显障碍因素;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较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有效土层厚度变幅为40—150cm,平均值为86.2cm;耕层厚度变幅为12.0—35.0cm,平均值为20.4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29g/cm3;pH值变幅4.3—8.5,平均值为6.21,主要呈中性到弱酸性,适合耕作;有机质变幅为12.0—81.3g/kg,平均含量为28.02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45—3.64g/kg,平均值为1.31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磷变幅为1.9—100.7mg/kg,平均值为44.9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27.42—719.0mg/kg,平均值是165.2mg/kg,含量丰富;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48.4—1707.2mg/kg,平均值为656.1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3—8.55mg/kg,平均值为2.89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53—9.90mg/kg,平均值为2.88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0.95—533.84mg/kg,平均值为78.50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64—172.47mg/kg,平均值为42.58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8—5.09mg/kg,平均值为0.90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5—8.13mg/kg,平均值为0.99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46—1461.96mg/kg,平均值为304.83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4.26—135.86mg/kg,平均值为44.33mg/kg。产量平均为10174.35kg/hm2

3.利用方向

一等地是吉林省耕地质量等级最高的耕地,各种指标均属良好型。地势平坦,有效土层深厚,灌溉能力良好,易于耕作,土壤养分水平高,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是本省高产、稳产农田,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高产创建集中分布区。维护和提高一等地的耕地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注意保持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实施深耕深松,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措施,增施有机肥料,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监管,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二)二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二等地面积为86.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2.3%。其中旱地70.3万公顷,占二等地面积的81.6%;水田14.7万公顷,占17.1%;水浇地1.1万公顷,占1.3%。

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和吉林市为主,占二等地的84.5%。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0、图1-13。

表1-20 二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13 二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二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新积土,四种土壤类型共占二等地面积的75.7%。其中黑土面积为21.7万公顷,占二等地总面积的25.2%;黑钙土面积为18.1万公顷,占二等地总面积的21.0%;草甸土面积为18.0万公顷,占二等地总面积的20.9%;新积土面积为7.4万公顷,占二等地总面积的8.6%,见图1-14。

图1-14 二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二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台地、河流低阶地);耕层质地以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上松下紧型为主;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无明显障碍因素;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有效土层厚度变幅为35—150cm,平均值为84.9cm;耕层厚度变幅为10.0—35.0cm,平均值为20.2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333g/cm3;pH值变幅4.3—8.6,平均值为6.27,主要呈中性到弱酸性,适合耕作;有机质变幅为12.2—90.5g/kg,平均含量为29.88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45—4.39g/kg,平均值为1.32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磷变幅为2.2—96.9mg/kg,平均值为44.3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29.0—469.0mg/kg,平均值是159.2mg/kg,含量丰富;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55.7—1676.7mg/kg,平均值是655.0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3—8.57mg/kg,平均值为2.65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54—9.52mg/kg,平均值为2.77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1.05—443.21mg/kg,平均值为68.85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64—196.01mg/kg,平均值为39.85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8—5.12mg/kg,平均值为1.02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5—7.83mg/kg,平均值为0.90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3.73—1588.06mg/kg,平均值为319.79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3.20—139.39mg/kg,平均值为44.69mg/kg。产量平均为10091.25kg/hm2

3.利用方向

吉林省内二等地和一等地一起构成了吉林省高等级耕地。二等地与一等地类似,也是吉林省耕地中较好的耕地,各种评价指标均属良好型。地势平坦或稍有起伏,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易于耕作,土壤养分水平高,灌溉能力较强,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同样是我省高产、稳产农田及高标准农田的集中分布区。其合理利用应从保持土壤肥力入手,增施有机肥料或秸秆还田,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同时,合理确定氮磷钾与微肥的比例和数量、施用时期和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肥料的增产潜力。

(三)三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三等地面积为105.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5.1%。其中旱地88.1万公顷,占三等地面积的83.6%;水田16.5万公顷,占15.7%;水浇地0.7万公顷,占0.7%。

三等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和吉林市为主,占三等地的76.4%。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1、图1-15。

表1-21 三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15 三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三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草甸土、黑土、暗棕壤、白浆土、新积土,六种土壤类型共占三等地面积的88.6%。其中黑钙土面积为24.7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23.5%;草甸土面积为20.7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19.6%;黑土面积为18.5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17.6%;暗棕壤面积为10.7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10.1%;白浆土面积为10.3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9.7%;新积土面积为8.5万公顷,占三等地总面积的8.1%,见图1-16。

图1-16 三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三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台地、河流低阶地)及部分盆地(宽谷盆地、山间盆地);耕层质地以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上松下紧型为主;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部分土壤有障碍层次;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在34.0—157.0cm之间,平均值为76.4cm;耕层厚度变幅为11.4—31.4cm,平均值为20.0cm;土壤容重变幅为0.97—1.7g/cm3,平均值为1.328g/cm3;pH值变幅3.9—8.7,平均值为6.39,主要呈中性到弱酸性;有机质变幅为8.0—188.1g/kg,平均含量为27.95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45—5.22g/kg,平均值为1.36g/kg,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变幅为2.1—94.8mg/kg,平均值为48.7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42.7—782.0mg/kg,平均值是154.6mg/kg,含量丰富;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27.1—1685.3mg/kg,平均值是642.5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2—8.64mg/kg,平均值为2.61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44—9.17mg/kg,平均值为2.77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1.14—534.64mg/kg,平均值为70.18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49—185.52mg/kg,平均值为40.17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8—5.20mg/kg,平均值为1.14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4—7.92mg/kg,平均值为1.00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41—1555.20mg/kg,平均值为350.35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3.13—134.15mg/kg,平均值为45.08mg/kg。产量平均为9931.0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三等地大部分耕地耕层质地适中,耕性良好,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今后的利用改良方向主要是深耕深翻,实行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逐步加深耕作层,增强保肥保水性。协调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因地制宜减施N、P、K化肥用量,增施有机物料。在用水、调水、控水上采取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旱地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技术。

(四)四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四等地面积为109.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5.7%。其中旱地98.7万公顷,占四等地面积的90.0%;水田10.3万公顷,占9.4%;水浇地0.7万公顷,占0.6%。

四等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以长春市、松原市、四平市和吉林市为主,占四等地的68.8%。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2、图1-17。

表1-22 四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17 四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四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黑土、新积土,六种土壤类型共占四等地面积的88.5%。其中黑钙土面积为27.7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25.3%;暗棕壤面积为18.3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16.7%;草甸土面积为16.0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14.6%;白浆土面积13.8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12.6%;黑土面积为11.6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10.6%;新积土面积为9.6万公顷,占四等地总面积的8.8%,见图1-18。

图1-18 四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四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山间盆地;耕层质地以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紧实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丰富或一般;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部分土壤存在障碍层次;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在32.5—150.0cm之间,平均值为69.1cm;耕层厚度变幅为12.0—30.4cm,平均值为19.7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29g/cm3;pH值变幅3.8—8.6,平均值为6.40,主要呈中性到弱酸性;有机质变幅为9.6—148.6g/kg,平均含量为28.49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46—5.36g/kg,平均值为1.42g/kg,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变幅为2.5—91.4mg/kg,平均值为55.3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38.0—546.6mg/kg,平均值是147.1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35.3—1709.7mg/kg,平均值是642.1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4—8.55mg/kg,平均值为2.51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30—9.23mg/kg,平均值为2.86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1.34—533.48mg/kg,平均值为68.34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41—190.49mg/kg,平均值为41.72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8—5.12mg/kg,平均值为1.11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5—8.09mg/kg,平均值为1.07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39—1583.75mg/kg,平均值为355.34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2.36—152.71mg/kg,平均值为42.78mg/kg。产量平均为99844.3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四等地的改良利用措施主要是加强灌溉能力,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降低N、P肥施用量,增加K肥用量,中微量元素矫正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无机结合,改良结构,均衡土壤养分。消除限制因素,培育和提高地力。

(五)五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五等地面积为94.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3.5%。其中旱地85.2万公顷,占五等地面积的90.4%;水田8.4万公顷,占8.9%;水浇地0.7万公顷,占0.7%。

五等地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均有分布。以吉林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四平市为主,占五等地的63.9%。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3、图1-19。

表1-23 五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19 五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五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新积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五等地面积的81.4%。其中黑钙土面积为22.6万公顷,占五等地总面积的23.9%;暗棕壤面积为19.9万公顷,占五等地总面积的21.1%;白浆土面积为13.3万公顷,占五等地总面积的14.1%;草甸土面积为12.7万公顷,占五等地总面积的13.4%;新积土面积为8.3万公顷,占五等地总面积的8.8%,见图1-20。

图1-20 五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五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盆地、丘陵中下部;耕层质地以沙壤、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紧实型、上松下紧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上;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部分土壤受酸化、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30.0—135.6cm,平均值为61.2cm;耕层厚度变幅在10.0—30.0cm之间,平均值为19.3cm;土壤容重变幅为0.9—1.7g/cm3,平均值为1.335g/cm3;pH值变幅3.8—8.9,平均值为6.47,主要呈中性到弱酸性;有机质变幅为8.8—133.4g/kg,平均含量为28.50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42—5.15g/kg,平均值为1.47g/kg,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变幅为1.8—89.0mg/kg,平均值为57.08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41.7—626.0mg/kg,平均值是142.9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42.0—1731.4mg/kg,平均值是609.7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3—8.46mg/kg,平均值为2.21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28—9.28mg/kg,平均值为2.97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0.92—483.97mg/kg,平均值为67.97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81—192.03mg/kg,平均值为46.21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8—5.16mg/kg,平均值为1.08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9—8.08mg/kg,平均值为0.95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47—1599.52mg/kg,平均值为386.33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2.95—147.09mg/kg,平均值为42.79mg/kg。五等地产量变幅为8746.9—9204.6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www.xing528.com)

实行平衡施肥和中微量元素矫正施肥,提高养分含量,平衡养分结构。加强灌溉与排水措施建设。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层土壤结构。针对五等地土壤中的酸化障碍因素,通过增施碱性肥料中和土壤中的游离酸和交换性酸,增施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吸附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减少了游离酸的量,从而使土壤pH值升高。

(六)六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六等地面积为87.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2.5%。其中旱地82.8万公顷,占六等地面积的94.7%;水田4.3万公顷,占4.9%;水浇地0.3万公顷,占0.4%。

六等地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均有分布。以白城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主,占六等地的72.6%。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4、图1-21。

表1-24 六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21 六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六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风沙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六等地面积的81.3%。其中黑钙土面积为21.7万公顷,占六等地总面积的24.9%;暗棕壤面积为18.8万公顷,占六等地面积的21.5%;白浆土面积为11.6万公顷,占六等地面积的13.2%;草甸土面积为11.2万公顷,占六等地面积的12.8%;风沙土面积为7.8万公顷,占六等地面积的8.9%,见图1-22。

图1-22 六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六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丘陵、山地;耕层质地以沙壤、重壤为主;质地构型以紧实型、松散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上;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中等以上;土壤受盐碱化、酸化、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21.0—132.0cm,平均值为56.8cm;耕层厚度变幅为10.0—30.0cm,平均值为19.4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48g/cm3;pH值变幅3.7—9.0,平均值为6.70;有机质变幅为8.2—113.2g/kg,平均含量为28.05g/kg,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变幅为0.38—4.96g/kg,平均值为1.51g/kg,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变幅为3.2—87.8mg/kg,平均值为54.9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40.0—599.0mg/kg,平均值是136.6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52.1—1633.1mg/kg,平均值是578.8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27—8.00mg/kg,平均值为2.0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29—9.27mg/kg,平均值为3.21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1.56—466.0mg/kg,平均值为67.2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1.80—171.69mg/kg,平均值为48.72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09—5.16mg/kg,平均值为1.04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09—8.22mg/kg,平均值为0.99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20—1616.98mg/kg,平均值为423.90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2.47—183.01mg/kg,平均值为42.06mg/kg。平均产量为8925.1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六等地中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的主要是我省西部盐碱土区,低洼易涝,表土含有苏打盐类,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改良措施主攻方向是排盐、隔盐、防盐,同时要积极培肥土壤,利于把盐碱地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的良田。分布在长白山地林农区的主要是我省东部山区,土壤多为冷凉型或酸性土壤,改良措施旱田以排水为主,挖排水沟,修台田,深松晒田等,增加地温,同时配施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白浆土存在障碍层次——白浆层,致使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不良,透水性差,怕旱怕涝,黏重板结,作物扎根困难,造成低产,应在不破坏表土层的情况下,深松和搅拌白浆层和部分淀积层,调整两个层次的粉沙与黏粒的比例,结合施用泥炭等有机物料,培肥表土,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七)七等地

1.面积与分布吉林省七等地面积为59.0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4%。其中旱地57.6万公顷,占七等地面积的97.6%;水田1.0万公顷,占1.7%;水浇地0.4万公顷,占0.7%。

七等地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均有分布。以白城市、吉林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四平市为主,占七等地的89.8%。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5、图1-23。

表1-25 七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23 七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七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暗棕壤、风沙土、草甸土、白浆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七等地面积的81.1%。其中黑钙土面积为15.6万公顷,占七等地总面积的26.5%;暗棕壤面积为10.9万公顷,占七等地面积的18.4%;风沙土面积为9.4万公顷,占七等地面积的15.9%;草甸土面积为6.1万公顷,占七等地面积的10.3%;白浆土面积为5.9万公顷,占七等地面积的10.0%,见图1-24。

图1-24 七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七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河漫滩)、丘陵、山地;耕层质地以沙壤、黏土为主;质地构型以紧实型、松散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上;农田林网化程度低;土壤受盐碱化、酸化、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为20.0—118.0cm,平均值为53.4cm;耕层厚度变幅为10.0—28.6cm,平均值为18.9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66g/cm3;pH值变幅3.8—8.8,平均值为7.0;有机质变幅为5.7—91.5g/kg,平均含量为25.98g/kg,含量中等;土壤全氮变幅为0.34—4.71g/kg,平均值为1.41g/kg,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变幅为3.6—85.7mg/kg,平均值为52.3mg/kg,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变幅为31.7—370.8mg/kg,平均值是133.2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52.4—1573.7mg/kg,平均值是569.2m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31—8.00mg/kg,平均值为1.75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33—8.94mg/kg,平均值为3.05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2.00—276.92mg/kg,平均值为64.05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2.24—175.41mg/kg,平均值为51.02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12—5.14mg/kg,平均值为0.98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1096—5.14mg/kg,平均值为0.98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97—1594.10mg/kg,平均值为444.57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2.08—206.33mg/kg,平均值为39.97mg/kg。产量平均为8461.3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七等地存在盐碱化等障碍因素,针对已经耕种的盐碱土要采用深沟密网的排水系统,可以加速排出地表径流和降低地下水位,控制盐碱化的发生发展。在区域盐碱化地区,要配备区域性的排水工程,治理无尾河川,使盐碱有出路而不反复移动并逐渐减小。酸性土改良,采用施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为核心的治理技术,同时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土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耕地定向培育。积极推行深松深耕制度,逐步加深耕层厚度。对于受到侵蚀的土壤,可以采取减缓坡度,拦蓄雨水,减少径流,增加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修筑水平梯田。

(八)八等地

1.面积与分布吉林省八等地面积为29.6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3%。其中旱地29.2万公顷,占八等地面积的98.6%;水浇地和水田共0.4万公顷,占1.4%。

八等地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均有分布。以白城市、松原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四平市为主,占八等地的96%。各市(州)分布情况见表1-26、图1-25。

表1-26 八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25 八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八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暗棕壤,五种土壤类型共占八等地面积的85.7%。其中风沙土面积为7.8万公顷,占八等地总面积的26.3%;黑钙土面积为7.4万公顷,占八等地总面积的25.1%;栗钙土面积为4.6万公顷,占八等地总面积的15.6%;草甸土面积为2.9万公顷,占八等地总面积的9.8%;暗棕壤面积为2.6万公顷,占八等地总面积的8.9%,见图1-26。

图1-26 八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八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河漫滩)、丘陵、山地;耕层质地以沙土、沙壤为主;质地构型以松散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下;农田林网化程度低;土壤受盐碱化、酸化、瘠薄、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30.0—107.0cm,平均值为54.24cm;耕层厚度变幅为10.0—27.31cm,平均值为19.2cm;土壤容重变幅为1.0—1.7g/cm3,平均值为1.397g/cm3;pH值变幅4.3—8.9,平均值为7.60;有机质变幅为7.3—84.7g/kg,平均含量为23.61g/kg,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变幅为0.30—4.37g/kg,平均值为1.24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磷变幅为0.4—83.2mg/kg,平均值为36.3mg/kg,含量中等;土壤速效钾变幅为35.0—337.0mg/kg,平均值是130.1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85.2—1426.6mg/kg,平均值是538.3mg/kg,含量较低;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30—7.91mg/kg,平均值为1.36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30—8.21mg/kg,平均值为2.72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1.97—265.92mg/kg,平均值为54.95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2.59—166.87mg/kg,平均值为40.78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16—4.61mg/kg,平均值为0.94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013—6.01mg/kg,平均值为0.84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9.52—1282.0mg/kg,平均值为505.5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2.44—189.2mg/kg,平均值为35.5mg/kg。产量平均为7834.50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八等地的改良利用,对于灌溉能力不足的地区,可发展节水灌溉。对有效土层厚度浅、养分低的,积极推行深松深耕制度,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耕地土壤。对于风沙土耕地可以用黑土压沙改良,可以改善土壤沙性,加强土壤蓄水保肥性,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盐碱化耕地,可以修筑流量足够的各级排灌渠道,修筑便于洗盐、灌水的条形田块,同时采取农艺措施洗盐,调pH,培肥土壤。

(九)九等地

1.面积与分布吉林省九等地面积为21.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其中旱地21.2万公顷,占九等地面积的98.7%;水浇地和水田共0.3万公顷,占1.3%。

九等地以白城市、松原市和四平市为主,占九等地的98.0%,其他地区零星分布。见表1-27,图1-27。

表1-27 九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27 九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九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黑钙土、栗钙土、碱土、草甸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九等地面积的85.7%。其中风沙土面积为7.0万公顷,占九等地总面积的32.4%;黑钙土面积为5.8万公顷,占九等地总面积的27.1%;栗钙土面积为3.7万公顷,占九等地总面积的17.3%;碱土面积为1.9万公顷,占九等地总面积的8.6%;草甸土面积为1.5万公顷,占九等地总面积的7.0%,见图1-28。

图1-28 九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九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河漫滩)、丘陵、山地;耕层质地以沙土、沙壤为主;质地构型以松散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下;农田林网化程度低;土壤受盐碱化、酸化、瘠薄、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为25.0—83.3cm,平均值为55.3cm;耕层厚度变幅为14.0—29.0cm,平均值为18.8cm;土壤容重变幅为1.1—1.7g/cm3,平均值为1.406g/cm3;pH值变幅4.6—8.8,平均值为8.30;有机质变幅为6.0—72.2g/kg,平均含量为20.80g/kg,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变幅为0.28—4.10g/kg,平均值为1.07g/kg,含量中等;土壤有效磷变幅为2.5—82.5mg/kg,平均值为23.3mg/kg,含量中等;土壤速效钾变幅为47.3—327.2mg/kg,平均值是152.8mg/kg,含量中等;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85.3—986.9mg/kg,平均值是469.6mg/kg,含量较低;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31—5.31mg/kg,平均值为1.29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30—6.03mg/kg,平均值为2.21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2.19—173.99mg/kg,平均值为21.81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2.81—117.86mg/kg,平均值为18.58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18—4.09mg/kg,平均值为0.99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498—2.41mg/kg,平均值为0.71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2.97—1285.37mg/kg,平均值为646.73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3.23—84.22mg/kg,平均值为25.71mg/kg。产量平均为6966.1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九等地主要障碍因素是盐碱和风沙,改良利用方向为有效土层厚度浅、养分低的,积极推行深松深耕制度,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耕地土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耕地定向培育。对于风沙土耕地可以实施秸秆覆盖还田,增施农家肥用,改善土壤沙性,加强土壤蓄水保肥性,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盐碱化耕地,加强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有针对性采取农艺改良措施。

(十)十等地

1.面积与分布

吉林省十等地面积为6.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9%。其中旱地6.28万公顷,占十等地面积的99.7%;水浇地和水田共0.02万公顷,占0.3%。

十等地分布在白城市、四平市和松原市,见表1-28,图1-29。

表1-28 十等地各市(州)面积及占比

图1-29 十等地各市州面积占比

十等地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黑钙土、碱土、草甸土、栗钙土,五种土壤类型共占十等地面积的96.7%。其中风沙土面积为2.7万公顷,占十等地总面积的42.8%;黑钙土面积为1.6万公顷,占十等地面积的25.4%;碱土面积为1.22万公顷,占十等地面积的19.4%;草甸土面积为0.37万公顷,占十等地面积的5.8%;栗钙土面积0.21万公顷,占十等地面积的3.3%,见图1-30。

图1-30 十等地土壤类型面积占比

2.属性特征

吉林省十等地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平原低阶(河漫滩)、丘陵、山地;耕层质地以沙土、沙壤为主;质地构型以松散型为主;生物多样性为一般以下;农田林网化程度低;土壤受盐碱化、酸化、瘠薄、障碍层次等障碍因素的影响;灌溉能力多数不足,排水能力基本满足;有效土层厚度变幅24.0—85.7cm,平均值为51.9cm;耕层厚度变幅为14.9—22.4cm,平均值为18.0cm;土壤容重变幅为1.2—1.6g/cm3,平均值为1.407g/cm3;pH值变幅5.2—8.9,平均值为8.48;有机质变幅为9.9—53.4g/kg,平均含量为15.86g/kg,含量较低;土壤全氮变幅为0.47—2.12g/kg,平均值为0.83g/kg,含量偏低;土壤有效磷变幅为5.4—80.5mg/kg,平均值为20.8mg/kg,含量偏低;土壤速效钾变幅为67.6—334.8mg/kg,平均值是148.6mg/kg,含量偏低;土壤缓效钾变幅为286.1—803.5mg/kg,平均值是410.4mg/kg,含量较低;土壤有效铜变幅为0.30—2.38mg/kg,平均值为1.39mg/kg;土壤有效锌变幅为0.41—4.68mg/kg,平均值为2.60mg/kg;土壤有效铁变幅为2.40—109.25mg/kg,平均值为15.66mg/kg;土壤有效锰变幅为3.44—67.22mg/kg,平均值为15.04mg/kg;土壤有效硼变幅为0.24—1.20mg/kg,平均值为0.89mg/kg;土壤有效钼变幅为0.09—1.83mg/kg,平均值为0.92mg/kg;土壤有效硅变幅为17.58—1275.1mg/kg,平均值为660.65mg/kg;土壤有效硫变幅为3.65—63.2mg/kg,平均值为22.31mg/kg。产量平均为6775.95kg/hm2

3.改良利用方向

十等地的改良利用以治理盐碱和防止沙化为主,对于无灌溉能力的地区,可以打井。对有效土层厚度浅、养分低的,积极推行深松深耕制度,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耕地土壤。盐碱化耕地,修筑各级排灌渠道,便于洗盐、灌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