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核心价值,创新之匠必备的能力

抓住核心价值,创新之匠必备的能力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要有差异化,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对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中国赢得了制造,但失去了研发1990年,在改革开放12年之后,中国制造业产值仅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3%,而中国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0%,这一令人尴尬的数字反映了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由于研发能力薄弱,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值只能带来有限的实际价值。iPhone出口到美国后,售价是500美元。2012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专利申请国。

抓住核心价值,创新之匠必备的能力

企业发展有两种动力,一种来自内部,即自我的规划和未来的预期;一种是外部的推动,即市场本身的变化和客户的要求或习惯。对很多公司来说,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最好全心全意倾听客户的的需求,从他们的选择中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全部。”这是著名的阿尔巴德定理提出的企业成功要素。在这个世界上,当你最懂你的客户的需求时,你的发展能不好吗?世界上的大公司,没有一个公司只卖一种型号的产品,即便已经做得很好,也会第一时间捕捉到客户新的需求,并快速满足。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新品仅仅是加了一些改良就隆重登场。与其说,他们是在展示新品,不如说,他们是在展示一种与客户相处的态度。招商银行的广告语“因您而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广告创意者给招商银行提出的一个期许。而对消费者来说,看到这样的广告,内心是温暖的,是被尊重的。你对客户研究得越深,你就能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更能体现技术创新的价值。

我们总在说差异化,差异化从哪里来,一定是从你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中来。创新要有差异化,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对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大家都不是全能冠军,所以,每一个新品都不能满足所有需求,每一个创新都不能打败所有传统。你能说的就是你最得意的一点,这就足够。那一点,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一定要有颠覆、破坏、超越的理念,抄袭、模仿者永远开创不了新时代。一个新产品从无形到有形,从纸面到实体,需要进行多次修改提升,有时需做减法,减掉多余的无用功能设计,缩短工艺流程;有时需做加法,添加细微附加性能,便可收到“1+1>2”的效果,增强产品的新概念。同时,创新要有成本观念,要充分考虑到设计方案、实施步骤、保障条件、市场应用等环节,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才能确保一次性成功。

中国赢得了制造,但失去了研发

1990年,在改革开放12年之后,中国制造业产值仅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3%,而中国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0%,这一令人尴尬的数字反映了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经过一代人的努力,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9.4%,并且超过美国的18.2%,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由于研发能力薄弱,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值只能带来有限的实际价值。例如,一台iPhone的出厂价是179美元(产值),但中国工厂仅拿走6.5美元,因为iPhone零部件来自日德等国,中国只是负责组装。iPhone出口到美国后,售价是500美元。多出的321美元,一半为渠道商所得,一半变成苹果公司利润

很多行业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高铁是中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代表作。日本韩国每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就要花5元到10元钱消化吸收;中国以汽车工业为代表,在很长时间内花1元钱引进,只花0.07元消化吸收。但在发展高铁时,这个比例达到了1∶3,1元钱引进,3元消化吸收。

2012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是,中国的专利以技术含量不高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为主。2012年,中国发明有效专利占国内全部有效专利的比例仅为15.7%,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3.5%。

研发投入占企业主营收入的比例,被称为企业研发强度。研究表明,研发强度小于1%,企业难以生存;达到2%,企业可以勉强维持;达到5%,企业竞争力方有保证。在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平均研发强度普遍在2%以上。其中日本3.57%(2009年),美国2.93%(2007)。2011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研发强度仅为0.93%。(www.xing528.com)

与企业研发强度相对应的是国家研发强度,这是指一国研发支出占该国GDP的比重。中国这一指标在过去十年有了长足进步,2013年首次突破2%,与多数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目前的问题,一是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二是管理水平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大型国企科技创新方面缺动力、缺能力、缺经验、缺品牌、缺环境

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美国,第二方阵:德国、日本,第三方阵:英国、法国、韩国、中国。

中国能够成为美国以及世界的“代工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原材料成本,甚至污染治理成本等。

靠拧毛巾拧出的利润是迫不得已、是挣扎,必须在关键领域有核心技术。

中国企业家多属于“套利企业家”,而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成为“创新企业家”。若要在这方面实现华丽转身,则需要更多人成为“制度企业家”,共同遵循“法律道德、制度、创新”等原则。

没有今日的创新,就没有明日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