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师学艺:宁波越剧团的创新之举

拜师学艺:宁波越剧团的创新之举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以孔爱菊女士和邹星培先生为主的一帮热心人士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来统筹各种事项,同时募集捐款,在港演出的场租和门票等则由香港联艺娱乐公司按市场规则运作。与此同时,演员们的演技则是另一个大难题,短时期内是难以迅速提高的,孔爱菊女士、邹星培先生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越剧团里好的苗子拉到上海去拜师学艺。正是有了他们的组织和赞助,宁波越剧团顺利地选了六个人到上海拜师学艺。

没有人(才)、没有钱怎么办?这时候就体现出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宁波帮人士的桑梓深情了。耿典华市长从当时非常紧张的经费中特批了50万元,这笔钱比当时宁波市越剧团全年事业经费的两倍还多,可是一笔巨款啊,但这笔钱也只够用于改善越剧团的基础条件,与出访所需全部经费数额还差得很远。香港以孔爱菊女士和邹星培先生为主的一帮热心人士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来统筹各种事项,同时募集捐款,在港演出的场租和门票等则由香港联艺娱乐公司按市场规则运作。与此同时,演员们的演技则是另一个大难题,短时期内是难以迅速提高的,孔爱菊女士、邹星培先生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越剧团里好的苗子拉到上海去拜师学艺。他们说干就干,通过各种关系与上海的越剧名家接上头。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孔爱菊女士,她是在香港的女士、太太们组织的越剧票友会的会长,是个能够一呼百应的人物。而邹星培先生对促成此事功劳极大,他当时是香港上海总会副会长、香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和甬港联谊会副会长,是三个会的副会长集于一身的大忙人,但对越剧极其热衷,人又热心,组织能力和人缘也很好。正是有了他们的组织和赞助,宁波越剧团顺利地选了六个人到上海拜师学艺。她们分别是:洪芬飞,师从傅全香;裘奇军,师从王文娟,后改艺名为“王少娟”;陈丽炯,师从尹桂芳,后改艺名为“尹少芳”;汪涛,师从徐玉兰,后改艺名为“徐少兰”;杨慧月,师从张桂凤,后改艺名为“张少凤”;杨佳玲,从宁波甬剧团调到越剧团,学唱尹桂芳派。从这些演员到上海后改的艺名与各自老师的名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上海的越剧名家们从内心里认可并接纳了我们宁波送去的这些青年演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上海的这几位师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当时的越剧界,她们就是“大师”“天王”,超级“大腕”,都是大明星,是招牌一亮出来就可以招来大批崇拜者的人物。她们也的确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像尹桂芳当时已经半身不遂,但还是请人推着轮椅来了。她们教得尽心尽力,非常负责,一词一句,一板一眼,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就这样手把手地教下来了。有了她们的指导,我们当时可以说是信心大增,基本解决了“没有人”的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