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客运线路的管理与优化

道路客运线路的管理与优化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我国道路客运线路的现状和道路客运的特点,加强道路客运线路管理十分必要。只有通过对客运路线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混乱现象,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道路客运应将客运经营者的技术、人员、设施、设备进行合理分工。

道路客运线路的管理与优化

1. 客运线路管理的必要性

道路客运线路是指营业性运输客车的运行路径。它以始发点、经过点、到达点为路径界限,按经营项目和劳动方式划分为班车线路、旅游班车线路等。客运线路名称,一般以客运班车起运站和终点站的地名简称或序号命名。客运线路的营运里程,按班线起讫点实际间隔里程计算。

班车客运是道路旅客运输的主要形式,分为直达班车、普快班车、普客班车和城乡公共汽车四种。根据我国道路客运线路的现状和道路客运的特点,加强道路客运线路管理十分必要。

(1)合理布局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客运线路有较大幅度增长,道路客运网络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发展很不平衡,线路多,情况复杂,价格和布局也不尽合理,客运经营者争抢经济效益好的线路的现象经常发生,影响了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线路管理,实行统筹安排,才能合理布局,适应人们旅行需要。

(2)维护正常运输秩序的需要。由于道路客运市场已形成多层次、多家经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有些地方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有些客运经营者乱开班、乱设站,干扰正常经营,致使运输秩序混乱。只有通过对客运路线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混乱现象,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3)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当前在一些地区,经营者未经批准重复开班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车辆运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较差。所以要加强线路管理,才能制止盲目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

(4)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需要。线路、班次的差异和流量和流向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各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客运的安全保障及服务质量,只有加强线路管理,才能做到合理安排,需求相当,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www.xing528.com)

2. 道路客运的基本分工及线路审批原则

(1)道路客运经营者的基本分工。其是使各种经营方式和各客运经营者扬长避短、各得其所、保障安全、提高道路客运全行业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道路客运企业经营城市间、城乡间的旅客运输;城市公交企业承担城区内的客运业务。道路客运应将客运经营者的技术、人员、设施、设备进行合理分工。一般来说,大中型客运企业、队主要担负县际、地(市)际、省际的客运业务;小型的客运企业(包括个体联户)担负县(市)境内的客运业务,具备条件的,在地(市)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下,也可以经营县际、地(市)际或省际的长途客运业务。

(2)道路客运线路的审批原则。其应按照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客运经营范围的基本分工,破除封锁割据,进行统筹安排。

① 适应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兼顾运输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按照目前人民群众对客运的需求,鼓励新增车辆面向农村和客流大、车辆少的线路。

② 统筹安排。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客运线路,不论干线或支线、长途或短途、市、县内或外,均应根据运力、流量、流向和道路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统一排定线路班次。运输经营者应服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

③ 保障安全。在审批线路时,要审查经营者的运行措施是否落实,如超长途运输或通宵夜班车等客运班车是否需要换班,换班的驾驶员有无充分休息的条件等,如不具备,应责成补充后方可批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