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路基础设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道路交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开始获得长足发展,1952年道路里程达到12.67万km。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道路,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道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全国道路里程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全国除港澳台外已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道路密度达到9.3 km/km2。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道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20世纪80年代,国家干线道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道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道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道路迅速发展。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18.5 km)建成通车,其后又相继建成全长375 km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 km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
2019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公路总里程达到501.25万km,其中,国道36.61万km、省道37.48万km、县道58.03万km、乡道119.82万km、村道242.20万km,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7.3%、7.5%、11.6%、23.9%和48.3%。全国等级公路里程469.87万km,占道路总里程的93.7%,其中二级及以上高等级道路里程67.20万km,占道路总里程的13.4%。全国道路桥梁达 87.83万座。全国公路密度为 52.21 km/100 km2,全国已经实现了所有乡(镇)通公路。
总体而言,一个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全国公路网已基本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的20年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至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96万km,位居世界第一位;县乡公路里程继续大幅度增长,公路密度不断提高,公路通达情况进一步改善。
2. 道路运输装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到1949年底,我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5.09万辆,其中营业性道路运输车辆2.59万辆(客车0.31万辆,货车2.28万辆),且无一辆国产汽车。(www.xing528.com)
2019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道路营运汽车达1165.4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77.67万辆、2002.53万客位,载货汽车1087.82万辆、13587.00万吨位。全国拥有大型营运客车30.31万辆,普通货车489.77万辆,共计4479.25万吨位;专用货车50.53万辆,共计592.77万吨位;牵引车267.89万辆;挂车279.63万辆。从总体上分析,客运车辆的结构日趋合理,货运车辆的结构也有所改观。
3. 道路运输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促进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政策,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率先向社会开放了道路运输市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兴办道路运输的积极性,道路运输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40 多年来,完成的客货运输量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较好的发展势头。
2019年全社会(不含港澳台,下同)完成客运量176.0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5 349.06亿人· km,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62.24亿t,货物周转量194 044.56亿t·km,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73.92% 和 25.06%;道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4.3% 和30.7%。2019 年全国道路客运平均运距为68.08 km,货运平均运距为 173.56 km。
1949年、1978年、2000年和2019年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变化如表3.1.1所示。
表3.1.1 1949—2019年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趋增强,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道路运输行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道路运输业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加快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