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输项目的经济成本(即投入物质和人力资源的总和)和经济效益经衡量并用贴现方法调整以后,即可进行对比,然后确定项目的得益能力。这种得益能力可以用一些指标来表示,并用以判断某个项目或方案是否可取,在若干项目或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其通用的指标方法如下:
1. 效益成本率法
效益成本是按同一时间和同一贴现率,以同一货币单位计算的全部效益的现值总和对全部成本的现值总和的比率。
这个比率如果等于或大于“1”,该项目按其所用贴现率的获利水平来衡量是“合格”的,也就是说对于该项目的投资,其资本利润率至少不会低于贴现率。相反,如果效益成本率小于“1”,说明该项目“不合格”,因为其获利能力不及通行的贴现率,与其投资于该项目,还不如将资金存入银行。
成本效益率与效益成本率正好相反,互为倒数,但指标原理是一样的。
成本效益率必须小于“1”才算合理,否则就说明成本的现值大于效益的现值,显然是不合理的。
2. 净现值法
(1)净现值的概念及其与效益成本率的关系。净现值是指项目效益的现值总额减去成本现值总额后所剩余的差额。净现值的计算过程与效益成本率大体相仿,其计算参数都是效益现值总额与成本现值总额,所不同的只是后者用除法,取商数;而前者用减法,取余数。
如果净现值大于“0”是个“正数”,即效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那就说明这个项目“合格”,它的获利能力至少不低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净现值小于“0”,是个“负数”,即效益现值小于成本现值,那就说明这个项目“不合格”,它的获利能力还不如贴现率。
同效益成本率一样,净现值也会受贴现率的影响。
(2)净现值的计算。净现值计算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NPV—— 净现值(元);St—— 第t年的现金收入(元);K0——技术方案的原始投资额(应化成经济成本)(元);i—— 贴现利息率(%);n——工程项目的有效使用期(年);t——第t年。
如果每年现金净收入相等,则可用下式计算:(www.xing528.com)
式中:R——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收入(元)。
净现值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公式的前半部分实质上就是效益现值总额,后半部分(K0)即成本现值总额。二者之差即所得求的净现值。问题在于如前所述,要将财务成本调整成经济成本,而且又要将各种效益和经济成本分别进行贴现。如果直接计算净现值,不计算效益成本,可在具体计算时,先算出逐年的效益成本的绝对差额,然后按年计算现值并加总即可。
3. 内部报酬率法
(1)内部报酬率法的概念。内部报酬率是借助于一个适当的贴现率i,使得工程项目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出的总和与现金流入的总和相等。即求能使累计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i。这个i值就是内部报酬率。我们知道当采用内部报酬率作为贴现率来计算时,项目的效益成本率一定等于“1”,净现值一定等于“0”。那么这有何意义和作用呢?
由于效益成本和净现值的计算,都是基于一定的贴现率。在此基础上决定某项目“合格” 与“不合格”。所谓贴现率,实际上是试探项目获利能力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尺。我们可用它来检验一个项目是否能达到预定的获利水平,但效益成本率和净现值都不能测算出一个项目所能达到的最高获利水平。现在我们不仅想知道某项目是否“合格”,而且想知道它“合的是什么格”,是60分还是70分,所以使用内部报酬率更为理想。
(2)内部报酬率的计算。内部报酬率是从以上两种方法中演变而来,它能反映一个项目本身的最高获利水平。如前所述,采用内部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时,净现值为“0”,而“0” 是介于正值和负值之间的数,那么,内部报酬率必然界于能算出“正净现值”和“负净现值” 这两个高低不同的贴现率之间。我们只要找出了这两个贴现率。然后顺藤摸瓜就一定能按比例在它们之间找到能使净现值成为“0”的那个贴现率,这种“按比例”测算的方法叫作“内插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RR—— 内部报酬率;iL——较低贴现率,用它算出净现值为正值;iH——较高贴现率,用它算出净现值为负值;NPVL——采用较低贴现率算出的净现值;NPVH——采用较高贴现率算出的负净现值(计算时,绝对值不带负号)。
4. 最低成本法
当效益难以辨认和衡量,或者其效益相同时,可根据以最少代价获取同样效果的原则来进行分析。即针对既定的建设目标,分别计算实现这个目标的各个备选项目或方案的成本现值,然后从中筛选出一个能以最低成本来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案。此法用于评价相互排斥的计划方案最为适宜。
5. 回收期法
回收期法就是以收回投资所需年限的长短,作为衡量与筛选项目的标准和依据。这里的成本和效益所包括的内容,与前述各例相同,但分静态和动态两种计算方法。计算静态回收期采用原值不计利息,即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计算动态回收期则要考虑利息或贴现值。当然,后者对成本与效益都应该按同一贴现率来折算成现值,然后再测算其回收期。一般地讲,回收期短,表明获利能力较强,所担风险较小。但此法忽略了对回收期以后获利能力的衡量与比较。
综观上述各种评估方法,各有其利弊。效益成本率法,有时将某些成本因素从效益中抵消,这样算出来的成本和效益的比率就受到歪曲;净现值法虽然是对不同备选方案进行比较的好办法,但研究采用什么贴现率却很难确定,而贴现率又恰恰是影响评估结果的一个十分敏感的因素。这个缺点固然可以采用内部报酬率法来避免。但在应用时,所采取的贴现率已无足轻重。内部报酬率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它是一个比率,一个相对数,单凭这个指标,就可能失去另外一个内部报酬率较低但净现值较高的投资机会。另外,如果备选项目的使用寿命相差悬殊,或者产生效益的时间各不相同,则此法也无能为力;如果不是在备选项目之间直接进行比较,而是与一般投资机会做比较(如市场利率),则内部报酬率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最低成本法是在效益难以辨认时才使用,比其他方法更可能具有片面性。回收期法在国外仅用于私人企业的短期投资项目的比选,特别是当投资前途莫测,或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到来,还有当长期资源无法筹到而需要限期归还者,才使用此法。对公有制企业实用价值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