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进行运输需求量预测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有一个统筹安排,即要规划好运输需求量预测工作的步骤。预测步骤有粗、细、多、少之分,而且预测的对象也不同,故预测的步骤也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预测的基本步骤为:
1. 确定需要预测的对象,规定通过预测希望达到的目的
有了明确的预测目的,才能确定调查什么、向谁调查,决定预测方法,确定预测重点。预测目的应力求准确、明了、详尽、具体。同时还要确定预测结果希望达到的精度,精度要求不同,采用的预测方法和误差分析的要求也不同。
2. 制订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是指预测的具体内容、工作程序、参加人员及如何分工、资料收集计划、各阶段所需完成的工作量和日期等。
3.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检查
运输需求量预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是否准确、及时、全面和系统。资料越是符合上述要求,就越能掌握运输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从而使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预测时,要收集那些对预测对象未来发展影响较大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多方面的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选择。资料是预测的基础,取得充分的、可靠的预测资料,才能取得正确的预测结果。
根据资料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原始资料也称为第一手资料,即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如财务的原始凭证、行车路单等。这类资料非常重要,经过科学的整理,可以从中发现运输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二手资料是将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简化而成的资料,如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国外运输技术经济情报和国际运输市场活动资料,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团体的科研成果,报刊、学术论文公布的资料等。
在预测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搜集、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检查,特别是利用二手资料时更应当如此。因为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时,由于目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加工人员的水平不同,所以加工的成果必然多种多样,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统计指标的口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时间、计算价值、计算单位等是否符合预测的要求。
4. 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在预测时,应根据预测的目的、掌握资料的情况、预测的精度要求、预测费用的多少以及预测方法的应用范围来确定预测方法。有时还需要同时采用几种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的质量。选择预测方法还同预测对象的特点、变量间的关系有关。有的可以用时间序列法反映运输需求量变化的规律;有的可以用回归分析预测法;有的则需选择特尔菲法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等。总之,选择预测方法时,应当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尽量降低预测误差率,尽可能用两种以上方法同时进行预测,然后经过综合、对比、平衡,以取其最优预测结果。
预测方法同建立数学模型密切相关。所谓数学模型是反映预测现象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现象之间呈现出函数关系的情况是很多的,但现象间也并不是完全呈现函数关系。预测中使用的数学模型,是在一种比较稳定的因素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表达形式。
数学模型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www.xing528.com)
(2)一组基本关系式,如Y =f (X)等。
(3)几个参数,如参数a,b,c等。
数学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取决于预测对象的结构特征、相关关系与模型的用途。所以,应当做好定性分析,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考察彼此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如国民生产总值与运输需求量之间变动的相关关系,很明显,国民生产总值为自变量,而运输需求量是因变量。数学模型中的基本关系式,通常表现为一种函数关系,用一种结构方程把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起来。每一个方程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的结构中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变动的影响程度。数学模型中参数说明了自变量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参数取值不同,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有不同的说明,因此用模型进行预测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5. 确定预测值
选择了预测方法,建立好数学模型之后,接着就是运用模型进行运算,确定预测值。
6.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修正
由于预测只是一种对未来事件的推测和预见,所以预测结果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需要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找出预测与实际之间的误差大小,若误差较小,在要求允许的范围之内,说明预测的效果较好;若误差较大,超出了允许的范围,说明预测的效果不好,不能采用。
若预测结果不好,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再进行预测。常用的修正方法有:① 增加变量个数;② 增加样本容量;③ 改变方程结构形式;④ 改变预测方法等。
7. 编写预测报告
编写预测报告是预测工作的最后一步。预测报告应写明预测标题、参加人员、预测时间,还应简明扼要地写明预测目标、内容、方法、结果,最后还要写出分析评价的意见,以供决策者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